【逆權學生】在台被騷擾 返港遇警「抄牌」 哲學女生的雙城抗爭

【逆權學生】在台被騷擾 返港遇警「抄牌」 哲學女生的雙城抗爭

【逆權學生】
自今年5月底,隨《逃犯條例》修例進入二讀前夕,香港撤回呼聲四起。一岸之隔,一群留學台灣的港生,因響應反修例而成立「在台香港學生及畢業生逃犯條例關注組」,短短一個月內發起集會、罷課、陳情、遊行。21歲的何泳彤是關注組的發起人,從台灣回香港近一個月的她,回想起成立原因時如此說:「即使身在異鄉,大家都關心香港,在海外也有海外的角色。」

2015年,何泳彤因喜歡台灣的藝文氛圍,選擇赴當地升讀大學,入讀台北的文化大學美術與哲學系。她愛動漫,也玩cosplay;默不作聲時的她,看上去似放空,實質是想東想西,據她形容:腦海裏其實有千百思緒在運轉。「我想,自己去讀哲學,是為了可更有效地去宣揚一些我相信的理念。」

一直以社運旁觀者自居的何泳彤(右),也許不會想像今天的自己會在群眾前高呼口號並說話。

發起聯署 成立組織關注香港

反送中衍生be water哲學,影響力不分世代,大家無時無刻在流動,改變。
兩個月前,一直以社運旁觀者自居的她,也許不會想像到今天的自己,會越走越前,字字鏗鏘地對着鏡頭表達訴求。整個6月,她忙着出席集會、發言、上當地傳媒的時政清談節目、與其他組織開會。她不是完全的政治素人,中學時期的她曾參與反國教、雨傘運動,只是從未如今次「行咁出」。

「老實說,本身只打算簽一簽聯署書,希望出一點力,但之後發現,台灣連發起聯署的人都沒有。」一天、兩天……大概是心中的急切衝破一直以來作為「旁觀者」的心理關口,促使她建立了一份呼籲撤回條例的Google form,傳給認識的人。後來這個「反逃犯條例連署」獲得逾650人響應,她亦成為了關注組召集人。

「重點不是我個人,我出不出來,其實沒有所謂,就算我不出來,亦有其他人去做這件事,重點不是為何出來,而是大家可做多少。」人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恰巧這次我是一個小領袖,下次做到最多的人未必是我。」之後,陸續有台灣的大學學生會、NGO、政黨加入聲援;每逢香港有遊行、集會,他們就發起響應活動,地域不是問題,只因單純的感情,泳彤說:「香港是我們的家。」

親中團體找上門 「你有人性嗎」

泳彤就讀的大學位於台北陽明山,反送中的活動往往在山下市區。那段時間,她總是奔波於山頭與市區之間,隨着曝光率上升,某天竟惹來一群不速之客在校門外等她。

「他們叫愛國同心會,車身明顯表達了政治立場,兩岸一家親,亦插了很多五星紅旗,他們說:『何泳彤,你有人性嗎?滾出文大。』」那時她在山下,未有與他們正面衝突;她也是事後看回朋友幫她拍的影片,才得悉此事。「那時都會有一瞬間害怕與錯愕,都怕他們行動升級,很多人事後提醒我,出門小心。」

其實自從於傳媒前曝光,她早有心理準備會與異見人士有衝突,她打趣地道:「只是沒想過會那麼快。」同時亦沒有想到,回香港後,她最需要小心的,是一群叫警察的執法者。

相機=武器? 「我現在很難信任警察」

踏入7月暑假,關注組成員陸續回港,算是暫時完成了在台灣的「任務」。從台灣回到香港,角色不同,但心態不變。「始終在台灣,你直接幫到的非常有限,點都隔住個海。相反你在香港,至少你可以買水、退熱貼,至少你會知道,你可以直接幫到前線的示威者。」她家住天水圍,那天我們隨她去找天水圍的連儂牆,明明攝影師只是拍着她在路上行走的畫面;但走着走着,卻突然被十多個警察圍住,然後「抄牌」(抄下身份證資料)。

事後她心有餘悸,「最近他們不停抄牌,你不知他們想做甚麼,好像是只要是年輕人就會抄,好像與反送中有關,就會留難你。」你怕嗎?「我怕的。」怕甚麼?「怕……可能抄得牌多,指我經常在可疑地方出現,那我會不會被列作黑名單……我現在很難信任警察。」老實說,起初想起她一個女生被親中團體抗議、寫大字報叫她滾出校園的畫面,我以為她不會太放上心。「你知道親中團體的騷擾是犯法的;但警察是所謂的執法者,他們如此騷擾人,令人害怕,因為他們就是在香港現存制度下無法無天,我們沒有辦法約束警察行為。但愛國同心會,於台灣體制下,是有辦法可以去限制他們的所作所為。」聽上去語帶諷刺,實質無奈。

不過更諷刺的是,當時我們一行四人,手持相機腳架,最多一支水,卻在被「抄牌」時冷不防聽到一句:「你想用相機襲擊我們嗎?」

上街的意義 「文宣不及談話」

訪問期間,我們曾開玩笑指:「未來的周末都不必想行程了。」回歸到一個很人性的問題──每個星期走出來不累嗎?「我覺得,現在不再走出來的話,香港就會變成新疆,或變成普通的中國城市,這些生活上的細節最觸動我,正義公平這些東西,可能對大部份人來說太遙遠,但殺到埋身了,每樣嘢都殺到埋身。」掙扎中的人,重點從不在身體上的疲勞。

「除了上街,我都不知香港人還可以做甚麼,談判,政府沒有誠意,政策問題也不聽香港人說,除了用人數去逼政府,我都想不到其他辦法了。」她苦笑地說。上街還有另一重意義,就是接觸人群,「我覺得,出街抗爭會令人看見希望,即是你見到街上全是同路人時,你會覺得自己不是孤單的;但如果你自己將自己收埋喺屋企,你會好容易鑽牛角尖。」

這個人群亦包括「淺藍」族群,「雖然網上有很多文宣,但多少句文宣,都不及一個談話有力。」問到她有何技巧,「都是從生活上例子去說起:原來香港的問題,其實源於政府不去改善、刻意令問題更嚴重,一直講下去,那些本來不認同你的人,會開始明白。」當然,有人同意,亦有人繼續謾罵,但她始終相信溝通是一種力量,「我父母本身不太喜歡香港政府,但很少站出來,覺得年輕人去抗爭無用;但現時整個社會的氣氛、年輕人令他們開始相信,抗爭是有價值。」本來掛黃絲帶是極限的母親,看見女兒所做的事,也「豁了出去」,「之前有些遊行、集會,佢都有份出去。」她笑說。

擴大層面 回台研討一國兩制

因反《逃犯條例》修訂而成立的關注組,一直以來以學生為主體。泳彤指隨暑假開始,關注組的任務亦暫告一段落。現時,他們成立另一組織「香港邊城青年」,希望擴大議題層面,更有系統地團結在台港人及學生。「之後回到台灣,會繼續關注香港權益的問題,邊城青年會辦講座,與台灣人解釋甚麼是送中條例、香港一國兩制的情況,亦會與當地政府訴說香港人權問題,或與台灣NGO合作。」她希望,未來將香港議題連接落台灣民生問題,「這樣大家才會關注。」

訪問的尾聲,我想起她修讀哲學,好奇她有沒有勉勵自己的偉人金句之類,起初她笑說:「沒有啊,平時很少用些金句去勉勵自己,哈哈。」後來她還是想了一陣,「嗯……『殺不死你的只會使你更強大』,尼采說的,當這個政權還未殺死我們,香港人還未死的時候,我們只有變得更強大,去保護自己,保護香港這地方。」

泳彤指回台後,「邊城青年會辦講座,與台灣人解釋甚麼是送中條例、香港一國兩制的情況,亦會與當地政府訴說香港人權問題。」

「暫緩不是撤回,台港堅持行動」集會,有逾萬人出席,包括在台港人與台灣人。

關注組發起全台香港學生罷課行動,號召在台港人到台北的香港經貿辦前集會,反對修訂逃犯條例。

在台香港學生及畢業生聯署請願行動,由大廈保安代收請願信。

每次上街都是一場溝通,她指:「雖然網上有很多文宣,但多少句文宣,都不及一個談話有力。」

6月25日,台灣親中團體「愛國同心會」到她就讀的文化大學門前抗議,叫她滾出文大。

那天我們隨她去天水圍的連儂牆,其間被十多個警察圍住與「抄牌」,冷不防聽到一句:「你想用相機襲擊我們嗎?」

「在台香港學生及畢業生逃犯條例關注組」時序表:

5月27日:關注組成立
6月9日:在台香港學生及畢業生反逃犯條例請願行動
6月12日:全台香港學生罷課行動
6月13日:向蔡英文總統送陳情書
6月16日:「暫緩不是撤回,台港堅持行動」集會
6月27日:呼籲各國領袖於G20峯會反對「送中條例」記者會
7月29日:「香港邊城青年」 成立

採訪:湯珮然
攝影:楊志遠(部份圖片由「香港邊城青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