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OL經常頭暈及面青口唇白,可能並非只是工作疲勞,小心是患上貧血的徵兆。家庭醫生表示,每月都接獲幾宗因貧血引起症狀而求診的個案,原因包括日常少吃鐵質食物,或因出血問題致貧血如腸胃出血、經血過多等,也有兒童、減肥女士因偏食致貧血。
記者:梁麗兒
衞生署最新一期的《非傳染病直擊》指出,貧血是最常見的血科疾病,估計全球有20億人患貧血問題,佔整體三成人口。在2015年,全球便有7.8萬人因缺鐵性貧血死亡,缺乏鐵質正是引起貧血的主因。衞生署2014/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發現,有1.3%受訪的社區人士(15歲或以上),表示曾被西醫確診貧血,其中女性較多佔2.1%、男性為0.4%。若比較不同年齡群組,45至64歲的女性年齡群組,貧血患病率最高達2.5%,其次是25至44歲女性有2.4%的貧血患病率。
貧血並不只是中老年疾病,小朋友也可以出現。衞生署一項2005至06年的兒童健康調查顯示,14歲或以下的兒童中,有0.5%人患有貧血,此比率是由家長報稱或兒童自述。
港人患貧血率或被低估
衞生署相信由市民自述的貧血患病率,有機會低估港人患貧血的情況,換言之,實際上的貧血患病率或更高。至於母嬰健康院的數據顯示,本地孕婦患貧血的比率近年有下降。另外,估計本地每12人便約有1人患有輕型地中海貧血,其中部份人士會出現輕微貧血。
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貧血的求診病人通常因為容易攰、頭暈求診,部份人會形容「呢排好攰、易瞌眼瞓」。一般會經臨床檢查及驗血確診,包括檢查皮膚、眼瞼結膜、口腔、掌紋、指甲甲床的顏色是否蒼白。
臨床上最常見的貧血原因,包括飲食不足及出血問題引起,例如有家長帶同3、4歲兒子求診,指兒子最近變得容易攰,細問下原來有偏食習慣,例如只愛吃零食及加工肉類如午餐肉、腸仔等,很少吃鐵質豐富的食物包括牛肉、魚等,懷疑因貧血致病。由於男童熱愛戶外活動,皮膚曬黑,外表上難察覺是否有面色蒼白等貧血症狀,經驗血才確定有缺鐵性貧血的問題。
另外,有男士因為易攰及面青青求診,病人初時以為工作壓力大及缺乏睡眠引起,因症狀持續遂求醫,驗血檢查證實有貧血問題,可能與痔瘡出血有關,惟病人一直忽略,故要改善貧血需先處理痔瘡問題。臨床上都有不少女士因貧血求診,例如經血過多致貧血,包括因婦科疾病引起,或因為減肥偏食,甚至過度節食例如戒肉,造成鐵質不足致病。
一般情況下醫生會按照不同原因對症下藥,例如處方鐵質補充劑、改善飲食方式,或先處理腸胃出血等問題。林指在原因不明下,出現容易疲勞、頭暈、頭痛、面色蒼白、氣促及心跳加快等貧血症狀,即使休息或放大假也沒有改善,應盡快求醫,貧血可以與其他疾病有關,過往便曾有病人因癌症如淋巴癌引致貧血,需要正視。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