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專題】
是夜,30個廿歲出頭的年輕人齊聚於活動室,每兩人一組,相互對視,現場氣氛劍拔弩張。扮演攻擊一方的磨拳擦掌,想要把對方用力推跌在地;防守一方則兩腳分開,雙膝微曲,紮好馬步,甚有穩如泰山的氣勢。大家推撞一輪過後,教練Edward拿出在家自製的道具刀,向眾人問道:「雖然教咗大家防守同攻擊,如果對方有刀,你要點做呀?」有學員馬上高呼:「報警囉!」全體同人群起攻之:「冇用㗎!報警有用,我哋就唔使喺呢度啦!」
記者:陳芷昕
他們上的這門課,叫做「搏擊及防身術基礎體驗班」,發起人是22歲的阿康。7.21當晚,他從網上直播新聞看到元朗爆發白衣人無差別毆打途人的恐襲,自中學畢業後開始學習拳擊的他冒起了開班授徒的念頭。於是,第二日傍晚,他在facebook公開發佈帖文:「我可以免費舉辦拳擊興趣班,有興趣嘅話下面留個名。#保護自己 #全民尚武。」他本來以為,帖文應該會石沉大海,因為去年他也曾發起開辦類似課程,卻無人問津。隔了幾個小時,帖文已獲過百人回覆。大家紛紛「留名」,反應之熱烈讓阿康始料不及。
「好多好瘦好細粒,隻手睇落係一啪就會斷嘅女仔都嚟上堂,真係好感動,因為咁都肯企出嚟保護自己同身邊嘅人。」
24歲的Edward也在當晚看到阿康的帖文。自中三起學習詠春、去年起學習空手道的他,馬上決定私訊阿康。互不相識的兩人一拍即合,馬上着手為訓練班做好準備。阿康負責編寫教案,課程的參考資料來源,就是今年6月以降香港發生的一連串衝突事故影片。像於7月12日在九龍灣連儂牆,有青年遭一名中年漢狂毆13拳,阿康把相關影片翻來覆去看了好幾次,仔細研究其「拳法」;元朗白衣人的佈陣、規模、戰術和他們手持的藤條、鐵通、長棍等武器,他也續一仔細記錄下來。「集各家之大成」後,最終編成「 CBSD(Combat and Self Defense)1001」的課程大綱。
安排場地、教練、裝備的責任,則落在Edward身上。為了還原現場戰況和模擬過往兇徒的攻擊模式,除了練習用的拳套以外,他更準備了背囊、棍、靶和道具刀。「木棍係以前學武用剩,諗住教『書包防衞術』時,可以感受到比真木棍打嘅衝擊力係點」。他繼續介紹供導師扮演兇徒的自製道具刀,「主要係用一啲之前用剩嘅膠地板,貪佢有一定韌性同埋硬度,跟住用鉸剪剪出個軍刀形狀,再用𠝹刀修邊,之後用封箱膠紙包實佢」。他還特意仿照真軍刀的模樣去製作,希望能讓學員在練習期間更投入。
一切準備就緒後,兩人在元朗恐襲後的幾天內,就一口氣開辦了三節課程,每節三小時,合共幾乎來了近百人。「本來以為只會得小貓十零隻,點知次次廿幾三十個,做乜鬼!」不只是參與人數,女性比例之高,也讓Edward大呼驚訝。「我開頭以為會係9比1,男9女1,點知係6:4比。好多好瘦、好細粒、隻手睇落係一啪就會斷嘅女仔都嚟上堂。真係感動呀,大佬,你咁都肯企出嚟保護自己同身邊嘅人」。巾幗不讓鬚眉,牛高馬大的Edward也對「港女」深表佩服。
記者參與了其中一節課程,現場所見的確不乏看起來嬌滴滴的瘦弱女生。22歲的Erica和Joe是當晚的學生之一,穿着T恤和熱褲的她們,一個梳着兩條鬢辮、頭上悉心地繫上一個韓式寬髮帶;一個細緻地畫上櫻桃粉紅色的唇蜜。此時此刻,兩人正面對面練習拳擊。「元朗件事之後,覺得警察保護唔到我哋,所以要自己學識點去保護自己先。同埋𠵱家出去遊行表達意見,可能一個好和平嘅遊行,都會有好危險嘅事發生,我唔想成為人哋嘅負累」。沒有運動底子的她們,看起來有點手忙腳亂,出拳有氣無力,但二人還是繼續專心練習。
非常時期,全民習武,皆因恐懼。阿康說,從學生的提問便可一清二楚,「我本身諗住搞體驗班,等大家強身健體,我唔覺得係乜嘢嚟。但變咗𠵱家有好多人會問一啲好specific嘅問題:『俾人用棍打、圍毆咁點算呀?』大家都好驚,如果呢啲暴力發生喺自己身上,咁可以點做?」
這也是二人開班的初心。7.21之後,香港人人自危,擔心出入不再平安,因為現在香港人只能自己靠自己。「學柳俊江咁講,點解要我哋自己保護返自己?香港人有交稅,香港又有執法人員,點解𠵱家係要我哋自己做?咁我哋交稅嚟做乜呢?」Edward在元朗恐襲當日,隔着手機屏幕看着元朗警署落閘關門,999不被接通,警察事隔39分鐘才姍姍來遲現身元朗站,任由白衣暴徒毆打普通市民……他哽咽地說:「有啲後生仔想保護老弱婦孺,但佢哋唔識,見到我好心痛,我又出唔到去幫佢哋。所以惟有教識佢哋下一次遇到暴力事件時應該點做,因為警察已經幫我哋唔到啦。」
阿康指,習武講究心技體:「心態要改變,技術要學習,體能要提升。」不只為傳授防身術,他更希望學生能藉課堂練習,「體驗」暴力,從而減少恐懼。「好多平常人見到暴力時係完全唔識反應,原因係佢哋未見過咁大規模嘅暴力事件,或者冇感受過暴力係咩,所以喺事發時,除咗被攻擊,同時都會好震驚。所以如果我開班俾人感受一下俾人打係咩感覺,少少啫,慣咗之後就會相對冷靜。咁可能到面對一個真正嘅暴徒時,就可以冇咁驚,可以盡量做多啲防守去保護自己」。
阿康更笑指在拳擊界眼中,那些暴徒其實不算強。「大部份其實都係亂嚟,唔識打。13拳嗰個相對叫做打得好啲,佢有少少鈎拳」。他深信,即使是普通人,只要多加練習,沉靜以對,面對暴徒不一定只得捱打的出路。「唔好怕佢哋,佢哋未受訓練其實係唔識發力。大幅度唔代表大力,大份亦唔代表大力,你細細粒但識發力都可以有個勁出嚟」。
但二人強調,開班授徒並非要訓練民兵,變成攻擊對方的「暴徒」,一切以防守和保護自己為上。初學者隨意主動攻擊對方,容易招致更大的危險,「佢哋打完之後,你縮走、向後,唔好攻擊,走得甩就走,唔好打蛇隨棍上」。他們從來沒有攻擊對方之心,「我都預咗有人話我哋係咪要訓練另一批武力去周圍打人,正正就唔係咁。我哋普通人只係想好好保護自己,唔想俾人打之嘛。我好哋哋做咩要周圍打人?我哋只係用最低嘅武力去阻擋對方嘅攻擊,唔想畀人打得咁甘。同埋話畀佢知:我唔怕你,唔會坐定定畀你打。如果我哋擋完佢停,咁咪停囉」。訴諸暴力無法解決問題,「用拳頭打返黑社會係冇意思,根治唔到問題。最後我哋都係要用政治手段同法律制度去處理問題」。
「港人慣咗安逸,好似俾人養住嘅港豬咁,有事都應變唔到。發生過一次咁嘅事,就會諗有第二次,惟有自己做好準備。」
只是,自6月以降,除了黑勢力的出現,警方採用的武力程度亦與日俱增。這種相對「土炮」的拳腳訓練,面對真槍實彈,可有實則作用?「如果你面對坦克嘅話,拳腳一定唔係對手」。但阿康認為,習武這回事,有勝於無,「就算好兇險時,真係有刀,如果我咩都唔識,就咁攤係到俾你斬一刀;但如果我學識搵雙手擋住頭,可能捱到呢一刀呢?無論咩情況,識得防守點都好過咩都唔做」。
更何況,香港陰霾密佈,當暴力成為常態時,有一技傍身,實屬必要。「香港人慣咗安逸,冇試過有任何危險,真係俾人養住嘅港豬咁,當有事發生時都應變唔到。以前都冇諗過香港可以發生啲咁嘅事。發生過一次,就會諗會唔會再發生第二次,所以自己惟有做好準備」。自己香港自己救;香港人,也只能自己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