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權鬥慣用「影射」作手段

中共權鬥慣用「影射」作手段

【本報訊】借文章等作品影射現實,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傳統,於專制或不民主時代,形成影射這種借明寫暗、借古諷今的彎曲筆法。2015年2月初,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不得罪腐敗分子 就要得罪13億人民》,批評黨內有人仗資歷霸道,指在貪腐問題上「沒有人能當鐵帽子王,可免究辦」。外界揣測矛頭所指是前朝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其時曾的兒子被爆涉貪腐。

在毛澤東時代黨內外萬馬齊瘖,影射更成中共官場主要表達手段。如王蒙的《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被指是影射中共領導幹部;吳晗的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被認為是影射中共1959年的廬山會議和毛病百出的人民公社。文革期間影射更是盛行。1976年的天安門四五詩歌運動,不少詩作影射毛妻江青為首的「四人幫」等激進派,影射也成了高層權鬥手段。

習父被指「借小說反黨」

習近平父親、中共元老習仲勛在上世紀60年代,就因一部別人寫的小說《劉志丹》,歌頌當年陝北根據地領導人(習也是其一),被毛澤東指「借小說反黨」打成「反黨集團」成員,先後被囚、勞改長達16年,直到1976年毛死後中共元老派宮廷政變奪權成功,習仲勛才於1978年獲胡耀邦欽點評反,重返北京政壇。如今中共越來越嚴的言論箝制,人民多不敢犯顏直諫,唯用影射或借古喻今表達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