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文.樂】那些電影會說的國家權力

【娛.文.樂】
那些電影會說的國家權力

當國家要為香港事件開記招,再把四字詞反覆使用,以表支持特首與警隊的時候,可以想像在國家的層次,絕非「無差別」譴責暴力,卻是鞏固權力的零和博弈——靠國家歸邊的,就穩操勝券。

這種近乎「無機心」、「無陰謀」,而把權勢宣示得坦坦白白的強硬,教我想到電影對權力的展示,反而因曲折令人心悸。有三部電影在我腦海盤旋,第一部是1976年的《驚天大陰謀》,內容是以華盛頓郵報揭露水門事件的調查過程,說尼克遜連任上台,原來隱瞞竊聽機密;而國家權力機關為求包庇要員,貪臟枉法甚至恐嚇人命不在話下。猶幸兩個記者堅持追查,抽絲剝繭而可望真相。

雖說電影是為劇情,必有驚慄戲碼,但可見國家機關的陰謀手段,的確如現實寫照而教人心寒。但記者從來在荷李活電影的描寫,由四十年前到今天的《焦點追擊》和《戰雲密報》,都像與國家權力壁壘分明;可是更正確說法,是記者反而是還了國家清白的角色,以見所謂的對立面,其實指向腐化政要,才是破壞公義的歹角。

這教我想到第二部電影,是前年的南韓作品《1987:逆權公民》,說八十年代全斗煥政府鎮壓光州運動,有學生在示威中被捕與身亡,幸得媒體報道,也有廉潔官員與無私平民的介入,才在弱勢裏捱過暴力警察與弄權高層的凌虐。電影比此前的《逆權司機》與《逆權大狀》,更能道出國家權力不一定非黑即白,而是在陰暗面裏隱藏官警險惡,裏頭卻又不失正義人物秉公辦案。至於傳媒的角色也不必然與國家二分對立,只在乎如何走近事實,還原真相。

因為《驚天大陰謀》,讓我反思記者與國家不必然的對立關係;而因為《1987:逆權公民》,卻教我感慨國家畢竟在眾志成城裏,難免傷亡才可走出陰霾。這些,都在香港一語成讖——那是政權與警力,都在國家言詞裏合理歸邊,連記者被再三施虐,平民隨時被痛擊得頭破血流,也可視而不見!於此,連美韓電影都不及香港暴力的更加赤裸、恐怖。這教我想到第三部電影。

這是一部香港電影——陳嘉上導演2004年的《A1頭條》,說的是一宗殺人事件,本以為因涉事者身份地位,得到警方甚至傳媒高層包庇;但主角一直追查下去,方發現高估事實,但警察都會為隱瞞而自首。今日再看電影,令人感慨那是空中樓閣,也為其時戲裏戲外的官警正義形象而感恩——即使惡勢力從來沒有消失。只不過,對照今日香港,教我黯然,是暴政與惡勢力的過份坦白、不知廉恥,卻分分鐘是國情所在,連電影劇情也說不過去。
撰文:陳嘉銘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