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南韓剔出出口夥伴國「白名單」後,日韓貿易戰再升溫。分析認為,日韓糾紛除了因為歷史問題,亦牽涉兩國經濟競爭,令雙方短期內都不會讓步解決爭議。
南韓仁荷大學日韓關係專家南昌熙指出,日本政府近日的回應,顯示強烈不滿南韓違反1965年《日韓基本條約》內調停糾紛的程序。而南韓近期的法院判決,令在南韓的日本企業未來可能要面臨一宗又一宗的索償訴訟,嚴重損害日企利益,迫使日本以強硬的手段阻止。
另一方面,南韓電子和汽車等工業近年發展迅速,與日本競爭,南韓人均生產總值亦已逼近日本,南昌熙認為日本或感到南韓威脅其東亞區經濟龍頭的地位,故視南韓為對手,以貿易打擊對方。
文在寅短期內難讓步
然而,日韓貿易戰令南韓企業改向其他國家購買原本來自日本的原材料,除了傷害多間日企的業務,南韓三星和SK集團等巨企同時要面對成本上漲問題,故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亟待解決。
首爾國民大學教授李元德認為應從根本解決問題,妥善處理日本當年強徵勞工遺留的爭議,矛盾方可緩解。多摩大學客席教授格洛瑟曼(Brad Glosserman)主張南韓總統文在寅採取四項讓步措施,緩和局勢。首先,改變其激進的左派作風,停止將歷史問題帶入現代政治,學習前總統金大中採取展望未來的外交關係;第二,接受《日韓基本條約》內所有內容;第三,接受國內有關強徵勞工問題的法律程序已完成,再宣佈以國家利益為由,不再執行這些內容;第四,撤回向世貿投訴日本,承諾打擊戰略物資經南韓流入北韓。
然而,日本向南韓宣佈多項報復措施後,南韓反日情緒高漲,文在寅實在難以在此時向日本讓步,料兩國緊張關係會持續。
韓聯社/日本《外交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