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英雄】粉絲雕塑家特製 八個等身蝙蝠俠像

【80歲英雄】粉絲雕塑家特製 八個等身蝙蝠俠像

【80歲英雄】
一個腐敗不堪的城市,官商黑勾結,警察、法官和市長等為自身利益袒護黑幫勢力,打壓良民,城市再沒公義,市民飽受黑白勢力欺凌,活在惶恐不安的黑暗中。還好這個墮落的城市,孕育出一個以暴易暴的幪面黑衣英雄,狠手打擊罪犯和制裁黑警,成為了城市的正義曙光,他正是高譚市(Gotham)的黑暗騎士——蝙蝠俠。大家都很熟識的蝙蝠俠,原來今年已80歲了。

大概因人們都渴望有一個英雄能出來制裁不公不義,大概因為蝙蝠俠沒有超能力,僅是一個以血肉之軀加裝備作戰的平凡人,甚至連槍也不用,所以比起有超能力的英雄來得更貼地更有人性,所以才有更多故事發揮,可謂DC漫畫最受歡的英雄。蝙蝠俠又會被稱為黑暗騎士或是世界最偉大的偵探,多年來有很多不同造型,他的家族成員有管家阿爾弗雷德,還有四代不同的副手羅賓,最新一代是他兒子戴米安,另有蝙蝠女俠和蝙蝠女孩等。而蝙蝠俠的敵人亦很有名,例如小丑、貓女、小丑女、企鵝、稻草人、雙面人、謎語人 及急凍人、毒藤女和班恩等,大家都有較深印象。1943年蝙蝠俠首度改編成真人電影,之後陸續推出過十多套電影,其中以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黑暗騎士》三部曲被視為最經典的蝙蝠俠電影。

蝙蝠俠80周年展的會場,聳立着多個等身大的蝙蝠俠雕像。

兩星期完成藏3萬元雕像

今年是蝙蝠俠80周年,尖沙嘴The One商場有一個蝙蝠俠80周年展,找來雕塑家兼蝙蝠俠粉絲Keo,為會場製作了八個等身的蝙蝠俠雕像,Keo表示那是來自不同年代與媒介的蝙蝠俠,「因為回看蝙蝠俠80周年,他在不同的年代也有不同的角色造型,例如電視動畫版、電影版和遊戲版等,所以我這次選擇了七款蝙蝠俠加一款羅賓,全都是有代表性的。由於這次製作時間只有兩星期,所以我破天荒地用了六種技術去製作這八個雕像,因為單靠一種方式是做不到的, 需時很長,所以我們這幾款雕像按着不同程度以不同技術去製作。」

Keo第一次接觸蝙蝠俠是1989年Tim Burton的電影,「當時因為拍攝手法迷幻而接觸到,之後就喜歡上蝙蝠俠,後就買回不少美式蝙蝠俠漫畫,當年在香港買美漫的價錢頗貴,但都會盡量收集。」Keo表示為蝙蝠俠做過最瘋狂的事是製作一部大型蝙蝠機,「那次我為華納在新加坡製作一部名為Knightcrawler的1:1裝甲車,是在電影《正義聯盟》中的那一部。那次製作是很瘋狂的,因為很多部件在運送途中受損,我又只有一個人,即晚就要修復好所有部件,而且因為展場的燈光亦會影響視覺效果,所以還要再修改塗裝及舊化效果等,達至最佳現場視覺效果,足足做了一整晚。」

Keo身為粉絲,除了收集漫畫,還收藏了百多件蝙蝠俠的展品,「最貴的是一件3萬多元的雕像,是由XM Studios推出的Diorama套裝,有蝙蝠俠和多名他的著名敵人,很精美,是我目前最愛的蝙蝠俠收藏品。」

最愛Frank Miller筆下暗黑系

Keo最喜歡的蝙蝠俠,是漫畫家Frank Miller筆下的蝙蝠俠,那是一個在未來世界55歲的蝙蝠俠,「蝙蝠俠之前的漫畫在Silver Age年代都是比較輕鬆的,但經Frank Miller手筆表現出來的蝙蝠俠變成暗黑系,那時覺得很厲害,把蝙蝠俠的感覺帶回漫畫中。」

三幅特大封面原畫售12萬

蝙蝠俠80周年展還有期間限定店發售玩具精品,當中還有Keo與華納合作,親自選材的多款複製原畫,「我們從華納的圖片庫找來了全部由畫師所繪的封面和插畫,我選了26幅作為今次展覽限定的複製原畫販售,全部都很漂亮。」另外,還有三幅大型封面畫,分別來自蝙蝠俠首度出場的《Detective Comic #27》、《Batman #1》和有小丑封面的《Batman #11》封面,由原本四色印刷配以金或銀放大處理,每款全球只有三幅,有華納認證,非常珍貴,售價12萬元。此外,限定店還有各款蝙蝠俠精品,當中有一些首度展示及發售的玩具,有限量的tee獨家發售,蝙蝠俠粉絲絕對要朝聖。

Keo將多種技術融合製作,每個都準確表現出不同媒介和年代的獨有風格。

這三幅就是大型的封面複製原畫,每款全球只有三幅,售價12萬元。

展覽商場正門就有蝙蝠俠和羅賓的大型雕像。

今次80周年展覽特別製作tee,以漫畫封面和蝙蝠俠為主題。

蝙蝠俠80年之軌迹

•1939年Bob Kane(圖)與Bill Finger共同創作了蝙蝠俠這角色,靈感源自黑俠索羅與福爾摩斯等。
•5月—蝙蝠俠首次登場於《Detective Comics #27》。

•1940年春季—因蝙蝠俠大受歡迎而獨立成書,《Batman #1》正式推出,第1期已有著名奸角小丑和貓女登場。
•7月—蝙蝠俠首套真人版電影《Batman》上映,Lambert Hillyer導演,Lewis Wilson飾演蝙蝠俠。

•1949年5月—真人版電影《Batman & Robin》上映,導演是Spencer Gordon Bennet,Robert Lowery飾演蝙蝠俠。

•1960年2月—蝙蝠俠於《The Brave and the Bold #28》中正式成為正義聯盟一員。

•1966年3月—蝙蝠俠電視劇於美國廣播公司ABC台播映,由Adam West飾演蝙蝠俠。
•7月—真人版電影《Batman》上映,Leslie H. Martinson導演,Adam West飾演蝙蝠俠。

•1986年2月—Frank Miller的短篇漫畫系列《The Dark Knight Returns》推出,以一個可能發生的未來為背景,主角是55歲的蝙蝠俠,此作將蝙蝠俠的黑暗與偉大都發揮至極致。

•1987年2月—因為《The Dark Knight Returns》的成功,DC請Frank Miller畫一個蝙蝠俠起源的正史故事《Batman: Year One》,Miller這次只擔任編劇,由David Mazzucchelli編繪,故事與畫風寫實,影響後來的漫畫與電影。

•1989年6月—真人版電影《Batman》上映,Tim Burton執導,Michael Keaton。

•1992年6月—真人版電影《Batman Returns》上映,是1989年《Batman》的續集。

•1993年蝙蝠俠於《騎士隕落》(Knightfall)故事中,被Bane打至重傷癱瘓,這段故事與超人之死同樣重要。
•10月—《Batman #500》推出,蝙蝠俠在癱瘓退役中,此乃特別版封面。

•1995年6月—真人版電影《Batman Forever》上映,是1992年《Batman Returns》的續作,Tim Burton監製,Joel Schumacher執導,Val Kilmer演蝙蝠俠。

•1997年6月—真人版電影《Batman & Robin》上映,是1995年《Batman Forever》的續作,Joel Schumacher執導,George Clooney演蝙蝠俠,明星陣容鼎盛,但卻一致劣評。

•2000年12月—Jeph Loeb編劇,Jim Lee作畫的12期故事《Batman: Hush》推出,因為紮實的畫工和精湛的電腦上色大受歡迎,成為500期以後第一次獲鑽石漫畫銷售榜冠軍的蝙蝠俠漫畫。

•2005年6月—真人版電影《Batman Begins》上映,是《黑暗騎士》三部曲的首集,由Christopher Nolan導演及參與劇本創作,Christian Bale飾演蝙蝠俠。

•2008年7月—真人版電影《The Dark Knight》上映,是《黑暗騎士》三部曲的續集,Heath Ledger演Joker。此片被視為史上最精采的蝙蝠俠電影,可謂超級英雄電影的極致。

•2012年7月—真人版電影《The Dark Knight Rises》上映,《黑暗騎士》三部曲結局篇,是蝙蝠俠電影高峯,結局留白沒交代蝙蝠俠的生死。

•2016年3月—真人版電影《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上映,DC電影世界的第二部電影,Zack Snyder導演,Ben Affleck飾演蝙蝠俠。

•2019年3月—《Detective Comics #1000》 和蝙蝠俠80周年紀念漫畫推出。

記者:馬子聰
攝影:徐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