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
每當有山友抱怨香港地方太小、行山路線已沒有新意,我會問,「登狗牙嶺有五十種走法,都走過了吧?」對方總會回我一個「你說笑吧」的表情。
香港沒有壯麗的大山大水,郊山中卻不乏遠離煩囂的幽谷秀壑。港境之西,大嶼山島上香港第二高峯鳳凰山西南餘脈向石壁谷地伸延,三支稜線高低起伏如狗牙般參差,稱「狗牙嶺」,按位置分別被命名為「東狗牙」、「中狗牙」和「西狗牙」,均有崎嶇山徑。東、中狗牙稜線首先在海拔約550米處會合,然後在一處叫「一線生機」的位置,再會合從西而來的西狗牙。單從水口、塘福、石壁出發的明顯登山路線,便有四條,還未計反方向從鳳凰山斬柴坳翻山而來,不過在溯溪愛好者眼中,稜線之間的深谷,才更精采。
眾狗牙間是一道道深谷,孕育着幾條注入石壁谷地的清溪,上世紀五十年代被水壩攔截成儲存量二千四百萬立方米的「石壁水塘」。夾在中西狗牙之間深谷中的「西狗牙坑」,是其中一條溪澗探索路線,俗稱「揳牙罅」。水塘建成後,溪澗下游消失水下,溯溪者一般先沿橫跨各溪流之山徑走至中游才正式入澗。從大壩出發,跨過引水道,接上「石壁郊遊徑」,舊稱「貝納奇徑」的植林道是登昂坪的主要山徑,四十分鐘後,轉入中、西狗牙兩道稜線之間山谷中,盡頭處便是西狗牙坑中游入口。狗牙嶺諸澗藏於深谷密林,短而急陡,欠飛瀑深潭,流量不多但水質清澈,到來溯澗的,都是喜歡尋幽探勝之輩。原始溪谷並非每位山友的那杯茶,管理當局當然也不鼓勵公眾偏離官方指定山徑,尤其是「無路之路」的攀澗溯溪,澗谷急陡,需要使用攀石技巧於濕滑岩面上攀,的確也不是一般遠足者可以應付的旅程。不打算溯溪的朋友繼續沿山徑走,上接西狗牙稜線,相約好在「一線生機」會合。
「一線生機」 陡直如牙縫
西狗牙坑原為林蔭蔽天的狹窄溪澗,2008年特大暴雨引發中游大規模滑坡,溪谷兩岸樹木被土石流刮得一乾二淨,經過十年沖刷,剩下堆叠的大小石塊,不用在樹根與藤蔓之間穿插上溯,一小時後便到達上游位置。上游澗谷原始依然,密林蔽天、藤蔓交錯、巨石當途;二十分鐘後,一堵稍開揚的岩壁前,澗道一分為二,分指名為「一線生機」的岩峯兩側。「一線生機」位於西、中狗牙交會點,如擎天巨塔從稜線拔地而起,又似下顎骨上的一顆牙齒,兩旁狹窄谷位陡直下切如牙縫,尤其是左源,故被形象化地稱為「牙罅」,右源澗道流水不斷下瀉,較難上攀,一般會選舉左源上溯至源末。
攀虎吼石河 風險亦高
上溯左源,得先攀上約十五米高崖壁。崖壁上一道石槽,稱「下牙罅」,石槽近乎垂直,岩面亦濕滑,手抓腳踏點極有限,中段狹窄僅容一人擠過,身形稍魁梧者更易墮入進退兩難局面,大家應明白,路線為何叫「揳牙罅」了。攀上「下牙罅」,距離稜線已經不遠,澗道稍復寬闊,但亦近乎垂直。五分鐘後,樹木漸疏,從澗道外望,夾峙岩壁之間,見狗牙稜線如走龍蛇,山下水口半島浮於碧波。「一線生機」對下20米,是最後一個難關:「上牙罅」,澗道收窄成垂直管槽狀,左邊泥壁鬆散無法借力,右邊是光滑岩牆。澗道左方開揚草坡雖然陡斜,且下臨百呎大直崖,只要小心,總比上攀「上牙罅」安全。也不冒險,經草坡繞過「上牙罅」攀上「一線生機」,走西狗牙稜線的兄弟們已在崖頂恭候多時。
從「一線生機」開始,是一段如為「閻王壁」的陡峭山路,直指「斬柴坳」,接上從昂坪而來的「天梯」,登上鳳凰之顛。「一線生機」是個風口,海上吹來的濕潤氣流被鳳凰主峯擋住,集中從這凹陷位置穿過,如流水般的雲霧,或翻騰打轉,或迎面撲來,感覺如在空中飛翔。海風帶着雲霧穿過「一線生機」,是這裏常見的風景,不過「狗牙雲瀑」美景,還是要爬到鳳凰山頂俯瞰,才夠壯觀。
沿中狗牙稜線山路下走,回望「一線生機」近乎筆直向下的「牙罅」,很難想像是如果攀上去的。半小時後來到東、中狗牙交會處,山谷下是一大片碎石,這是中狗牙坑上源,崖壁不斷風化崩塌成大片亂石鋪叠的陡坡,稱之為「石河」,右側崖頂曾有巨岩形如猛虎仰天吼,故名「虎吼石河」,石虎已經崩塌,成為石河的一部份。從水口村經引水道入溯中狗牙坑,也是狗牙嶺的五十種登法之一,攀虎吼石河的風險,不比攀牙罅低。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按自己能力選擇就好,最重要是安全於目標地會合,一個都沒少。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