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月娥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未果,反而觸發千噸炸藥般的民怨。律政司長鄭若驊上月就在民怨聲中訪京,回港後鄭重闢謠說:「中央堅決支持政府繼續為民服務,也沒有着我辭職。」
《後漢書》卷十六有一個故事:光武帝創業之初,天下未定,寇恂任潁川太守,風清弊絕,後調守汝南,而潁川盜賊群起,光武親征平亂之後,郡民遮道請願說:「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請借寇恂給我們,重任郡守,就是一年也好)。」寇恂於是再拜潁川太守。那時候,中國有百姓愛戴的地方官,也有尊重輿情的君主。
今天,鄭月娥已成為香港公敵。六月中旬,在朝派團結香港基金會「思考香港」網頁辦公投,投票者十六萬六千人,其中百分之七十六「不支持鄭月娥繼續執政」。六月下旬,中文大學發表民意調查,滿意鄭政府表現者只有百分之十八點四;香港大學也發表民意調查,反對鄭月娥者多達百分之六十七,其民望較前三任行政長官更低,偏偏中共還「堅決支持」她續任。
當然,中共所言,不可當真:當年董建華也獲「中央堅決支持」,卻不得不突然「腳痛」,倉皇去職。但無論鄭月娥最後會不會奉命下堂,中共給香港賤民的信息非常清楚:香港高官之任免,絕對不會被民意左右。民意在新中國向來一文不值。
所以我常說舊中國君主多少還有點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