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創意】牡丹──花下死 - 余家強

【有限創意】牡丹──花下死 - 余家強

建國七十周年,內地選了牡丹為國花。趁國花未似得國歌兇巴巴立法,不妨批評一下。

共產黨徒不解溫柔,七十年來闊佬懶理,如今奔小康扮文明,牛嚼牡丹,都啱數。宋代大儒周敦頤《愛蓮說》總結得好:「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不能做君子,退不能做隱士,一味炫富,果然窮得只剩下錢了!支持者指,明、清兩朝已經共識牡丹為國花,那因為明清正值文化衰落期啊。

茉莉花、太陽花代表民主精神,諒中共唔敢掂,但梅蘭菊竹四君子、佛祖步步生蓮、涉江采(採)芙蓉的永恆思念、木棉春暖英雄樹、蒲公英到處播種,以至杜鵑啼血成花的矢志不渝,放着這麼多好東西不愛,偏選牡丹俗物,而且一人一票壓倒性,毋寧整體墮落。

梅,傲雪飄香,毛澤東都讚:「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詞作《卜算子》),但一早榮登中華民國國花,方丈小器,避避避。

菊,陶淵明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寧靜致遠,但仇家日本號稱菊花皇朝,方丈小器,避避避。

蓮呢,再引《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分明句句寫廉潔、不搞裙帶關係,崩口人忌崩口碗,令高幹及其子弟情何以堪呢?

世間叫阿梅、阿蘭、阿蓮以至芙、蓉、櫻、荷、杏、桃、芝、薇的女子何其多,父母起名總希望又靚又具意義。試問有人叫「牡」嗎?叫「丹」是指紅色,非關牡丹喎。根本,中國自古提牡丹的詩詞、成語都少,即時諗到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你話死唔死?

我說牡丹乃俗物,請看牡字,從牛從土,毫無美感,訴諸甲骨文,直頭是公牛、引申為雄性性器官之意,相對牝字便是雌性性器官,《金瓶梅》常常寫牡牝,把姦夫淫婦比喻為禽獸。然則,為什麼會拿來作「花名」?事關古人其實瞧不起牡丹,視為妖艷、霎眼嬌而已。

來來去去,牡丹只值一句「花之富貴者也」,想起江澤民「悶聲發大財」、習近平「抓緊機遇」,全國上下發錢寒,還談什麼理想?談什麼解語花?

淚眼問花花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