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聽筒聽心肺是西醫標記,那把脈應該代表中醫在不少人心中的形象。
我也習慣檢查病人手腕脈搏,特別是長者、血壓高、心臟病、膽固醇高、糖尿病患者。檢查時,病人都會好奇地問:醫生,怎麼你也會把脈啊?
其實脈搏檢查,是臨床檢查其中一個項目。只是電視劇集往往將把脈神化。鏡頭總是神醫手指一搭,眉頭一皺,就能夠說出診斷。是否有喜固然一口咬定,連中了甚麼毒也了然於胸。
把脈當然不至於這樣神奇,醫生亦不會單靠把脈做診斷。把脈入門是數心跳。現時智能手錶、手帶都有這功能。靜止心跳過慢,每分鐘45以下,會造成供血不足,暈厥等。靜止心跳過快,每分鐘100以上,要考慮心臟傳導問題。
外行人往往忽略脈搏的節奏和規律。脈搏跳動由心跳造成。心跳像拍子機,每次跳動之間時間大約相等。秩序亂了,就可能是心率不正。察覺這類脈象,就要仔細觀察,這不正的心率,究竟是亂中有序,還是毫無規則可言。
如果是完全混亂的脈搏,要考慮心房顫動。心房顫動是心臟起搏系統出了毛病。大部份成因,是年齡和退化。所以長者、血壓高、心臟病、膽固醇高、糖尿病患者特別容易患上。心房顫動通常沒有病徵。因為心臟仍然可以有效供血,患者可能只感到有些心跳。
不過,心房顫動可以有嚴重後果,患者有機會突然中風。血液會在顫動的心房造成亂流,因而凝固和產生血塊。這些血塊隨血液流至腦部,阻塞腦血管,就引致中風。
從前治療心房顫動,以為要糾正心跳,治本為上策。主要使用口服藥digoxin(地高辛)。不過digoxin副作用極多,又與不少藥物有相互影響,效果其實並不理想。誰都知道如果能夠撥亂反正是最好,但現實是做不到。再後來,實證醫學研究發現digoxin未能有效減少中風。反而是使用抗凝血藥,即使患者心跳依然混亂,中風及死亡卻明顯減少。
為病人把脈是習慣,我也嘗試為社會把脈。社會脈搏亂象已成,市民的心房也在顫動。與其一味譴責心跳不受控,不如好好理順基本,管理血壓、血糖、膽固醇,健康生活。再進一步,用有效方法,去避免嚴重後遺症。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鄭志文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