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飲惜食】
橙皮、豆渣、咖啡渣,這些日常生活常見的廚餘,輕易會被我們丟棄到垃圾桶。其實剩食仍有營養價值,加點心思,就可以轉化成另一種美食。有機構將在本月舉辦以剩食為主題的市集「盛食派對」,找來本地品牌合作,將廚餘回收再造。
麥子啤酒主打香港風格的啤酒,一向釀造桂圓味、香茅味等手工啤。這次參與「盛食派對」計劃,就嘗試以新鮮橙皮釀酒。麥子啤酒創辦人麥波說,平時多數用入口的乾橙皮,是專門用作釀酒的輔料,這次就用了果汁店已榨過汁的橙皮,切走表皮,再拿去釀啤酒。「新鮮橙皮每日也有供應,既然有那麼多,為何不嘗試將它轉化成另一種產品?」
問到與乾橙皮有何分別,麥波說新鮮橙皮仍有橙汁,鮮味是乾橙皮沒有的,加進酒裏就有不同的層次。「我們會在最後工序才加入橙皮,不會煮得太久,只取橙皮香味,不取其甘味和苦味。鮮橙皮的份量也會比平時加入橙皮的啤酒多一倍,令橙味更濃郁。」
豆渣咖啡渣 啱做蛋糕餅底曲奇
手工啤行業講求精密計算,作業流程既科學化又系統化,因此配合剩食來釀酒是一個頗新的概念。「這次正是很好的契機多走一步,令手工啤酒追求更多創意。其實『香港製造』背後的含意,亦講求循環不息的概念。」
釀啤酒的過程產生不少副產品,麥波就將麥芽渣交到一間甜品店Ton's Pastry。創辦人Ton指,麥芽渣仍有很豐富的蛋白質及纖維,與燕麥很搭配,因此她研發了麥芽渣穀物能量棒(energy bar)。做法是將麥芽渣炒乾,加入燕麥、果仁、果乾及糖漿,混合攪拌後放入焗爐,待風乾後就可以切條食用。
Ton平日會煮豆漿代替牛奶,因此經常剩下豆渣,她會將豆渣留下風乾,將豆渣粉加進豆腐芝士蛋糕的餅底,令豆香更突出。她又從cafe拿取咖啡渣,製作Mocha撻的餅底。「煮咖啡的過程把咖排磨得很細緻,接近麵粉的粗幼度,拿咖啡渣來做配角襯托,味道會多些層次。」她也會將咖啡渣加入Mocha胡椒曲奇,盡量將廚餘應用到每款甜品,與原有的食材結合,創作出新的口味。
處理廚餘無疑會增加工作成本,例如需要花時間將豆渣風乾,放進打粉機打碎;麥芽渣有水份,亦需額外炒乾。「我覺得是值得這樣做,因為那些食物你不用的話,就只能拿去填海,浪費了一個有營養的食物。」
八區收剩菜 惠及700萬人次
籌辦盛食派對的非牟利團體「食享香港」在10年前成立,除了舉辦活動推廣剩食再造,平日亦會在街市收剩菜或蔬果,幫助有需要的人。召集人歐陽寶珍指出,現時他們有在八個區做這些工作,包括荃灣、葵涌、青衣、黃大仙、天水圍及深水埗等。這10年來收集了9,000噸剩食,分發予超過700多萬人次。
歐陽寶珍又指出,剩食的源頭是生產商,家居和一般的商店剩下的不會有這麼大的數字。例如當季農作物大造,生產商之間沒有溝通,常有生產太多賣不完的情況。「在香港做到源頭減廢暫時是很困難的,我們暫時都是地區層面去做,如果不是從源頭、政府政策或國際約章要求去做,減廢是很困難的。環保的工業和工作,政府是一定要介入的,否則不會成功。」
參與這次活動的還有經營餐廳的蘇媽,會在市集售賣豆渣曲奇和用過熟菠蘿製作的鳳梨酥。她平日亦有參與不少社區工作,到街市收集新鮮蔬菜,烹煮剩餘的食材,派給長者及有需要的人。「我想推廣環保意識給其他人知道,很多剩食都可以煮得很美味很豐富。他們起初聽到剩菜會有顧慮,但其實收回來的蔬果不是爛掉、腐爛或變質,很多時候都還是很新鮮。」
朋友對蘇媽說,她常義務做這些工作怎能賺錢,她笑說:「不能所有事都想賺錢,要想有沒有意義。如果所有人都想賺錢,應該會沒人做環保的工作。」
盛食派對
日期:8 月10-11日
地點:中環藝穗會陳麗玲畫廊
時間:12pm-7pm
記者:洪慧冰
攝影:鄭明川、劉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