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秘聞】
「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唔夠㗎!」劉德華深入民心的政府廣告,廿年來是香港服務業的金句之一,也是阿怡(化名)等一眾服務業從業員的夢魘。剛大學畢業的阿怡,四年前做暑期工踏入零售界,見盡日資服裝品牌公司對員工的嚴格規條,外國fast fashion品牌店面如戰場,她認為售貨員時薪與壓力不成正比,「sales簡直狗也不如。」
【日資嚴謹】打扮素如中學生 五大用語日日dem
阿怡四年前做日資服裝品牌sales,時薪40多元,待遇屬一般零售業水平。日本人守禮嚴謹,公司規矩多多。她指,每名員工必須隨身帶備一本護照大小的員工手冊,列明一堆儀容守則,儼如中學校規。
為了不犯規,阿怡和同事都不會染髮,只能以淨色T恤和深色牛仔褲打扮示人。她形容這種打扮像「中學生去旅行」,因公司追求「校風」純樸,不允許員工穿得較為性感或標奇立異,也容不下任何個性打扮。如果員工儀容不整,更會被主管要求整理妥當才能踏出貨場,「因為不佩戴上員工名牌。」
招呼客人也有規範,要以指定句子開頭,稱為「五大用語」。阿怡示範,客人入店員工須先鞠躬問好︰「Hello,歡迎光臨隨便睇」,遇查詢要講「你好,請問有乜可以幫到你?」;若要客人等候須說「唔好意思請等等」、等完要講「唔好意思要你等」;客人離開,再鞠躬說︰「多謝晒bye bye,下次見」。每早主管主持簡報會後,員工分兩排對站,主管會叫一人帶領高聲齊念「五大用語」,如同大學生dem beat, 「入職初期超級尷尬,但後來已經麻木了。」阿怡說。
【外資戰場】揀衫亂摷如垃圾崗 摺衫千次是常態
日資規矩多,阿怡不喜束縛,獲朋友介紹轉投某外資fast fashion公司任職三年至今,她說相比下,現在的公司「冇乜規矩」,但因貨品價格較親民,每逢假日或減價時,總是人頭湧湧,貨場猶如酒吧界的「劈場」,上班就如「受死」。
顧客看完衣服後,隨手丟在地上,一地衣服連地板是何模樣也看不見;一排排枱面摺好的衣服,如垃圾崗般亂糟糟。地上的衣服經常佈滿鞋印,有時撿拾時揚起空氣中塵埃,鼻敏感便會發作,「每天上下班一擤鼻涕,全部都是塵。」她說每天摺數百至一千次衣服,是家常便飯;又試過買公司衣服未洗過便穿上,結果渾身發癢。
阿怡工作的店舖身處旺區,店大人多,小偷防不勝防,亦因不是所有貨品也有防盜器,「賊人取易不取難,內褲最容易下手。」試過一不留神,整叠內褲不翼而飛。她更曾在更衣室撿到一條帶尿迹的內褲,她估計是客人偷龍轉鳳,在更衣室換上新內,自己的內褲就地丟棄,阿怡炮轟此舉惡心兼無恥。
於阿怡眼中,港人普遍認為不文明的自由行遊客,雖然嗓門大,但有時也會懂得道謝。不少服務業從業員均有同感,港人才是「西客」中的「西客」,「你乜態度呀?」、「叫你經理出來!」早已司空見慣。
她指其店舖八成投訴來自香港人,「只要笑容不夠可掬,語氣不夠殷勤,就會被投訴。」曾有師奶因拒付5毫膠袋徵費而當眾發難。有客人更人身攻擊,「少時不讀書,大個做sales!」
「顧客永遠是對的」被視為服務業的金科玉律,阿怡卻不敢苟同,反指顧客常把這句說話掛在口邊,成了撒野和苛索的擋箭牌,也是售貨員受辱的原因。她試過按捺不住心頭怒火駁嘴,上司和同事很體諒,「如果客人無禮,我覺得我們也不需要對他們有禮。」她寄語港人將心比己,學做一個有質素的顧客,「不要再把我們的衣服丟在地上了!」
日資公司 售貨員部份守則
1.上班必須穿着該品牌衣服,只限黑、白、灰、深藍色
2.男女下身衣着必須過膝
3.連身長裙必須穿leggings打底
4.髮色只限黑或深啡,長髮必須紮起
5.可佩戴左右各一顆圓珠耳環或手戴一隻錶,除此之外不得佩戴任何飾物,紋身不得外露
6.上班前必須把手機關掉,並鎖進儲物櫃,不得隨身攜帶
7.上班必須佩戴名牌
記者︰鍾梓儀
攝影︰鄧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