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 - 丹尼爾

THURSDAY: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 - 丹尼爾

「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這句話,最近又出現。在47位香港精英運動員呼籲林鄭及問責團隊回應五大訴求的公開信文末,他們寫到「『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是不少運動界人士在最近一個月掛在口邊的一句話。」

首先,47位多嗎?根據體院說法,「現時有超過一千多名獎學金運動員」。翻查體院官網,截至6月26日,共有四十多項體育項目接受政府的精英訓練資助,由智障到橋牌、由龍舟到田徑都有。可供下載的精英訓練資助名單PDF共15頁,每頁約六十五名運動員,分「精英」與「青少年」兩類別,估計近千人。47人聯署,約佔百分之五。體院有何回應?「個人意見,不作評論」。個人對體制裏面組織,例如體院發聲的寄望不大。正如即使消防員、公務員以及政務官等聯署,但我們不會不切實際地期望消防處或公務員事務局等發聲。那麼,代表精英運動員的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呢?事實是:中聯辦前官員、特首以至候選人都曾出席該會活動。事實是:三年前,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曾出聲明譴責旺角騷亂一方。所以,我只等待更多一線精英運動員如律政司高級檢控官一樣,打破沉默。不過,如果長期在大陸訓練的,就算吧。

體育應否涉及政治這問題,是有關體育最歷史悠久的問題之一。 由已故荷蘭足球名宿告魯夫創辦的《告魯夫研究所》,去年曾訪問一位專門研究足球的史學兼社會學家及作家Alan Tomlinson。Tomlinson被問到,體育應否涉及政治?這位長年研究有關FIFA國際足協貪污的學者指,「體育不該涉及政治這論點,有時就是烹調貪污的最好食譜。因為當事人可說這不是政治,這是體育;然後部份人就不用向政府負責,亦不用向體制負責。」

在目前香港,我不認為這論點被用以貪污。我認為,如果本地體育界高層說「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是因為這是個擋箭牌,可讓其獨善其身。在本港中低度商業化的體育營運環境下,體育管治階層怎能少了政府數以十億元計資助(17/18年度共42億)呢?生存不了。其實,直認「為着本地體育發展長遠利益,沒理由反對金主」呢?我反而尊重。所以「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我呸。

文:丹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