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落地】共用引擎波箱車架 Z4開篷勝Supra?

【新車落地】共用引擎波箱車架 Z4開篷勝Supra?

【新車落地】
於汽車製造史上,「一車兩吃」都不是近代發生的事情,正如Mazda MX-5就即是Fiat 124 Spider;Toyota 86就是Subaru BRZ;INFINITI QX30就等於Benz GLA。不過論話題性,就總不及近期最熱烘烘的BMW Z4及Toyota Supra。今次,先試Z4;某程度上,大可視為開篷版Supra。

不約而同地,BMW Z4及Toyota Supra都差不多同一時間抵港,兩部共用引擎、波箱、車架及懸掛的跑車,就連車價都幾乎一模一樣。如何選擇,倒真是大難題。

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何Z4與Supra會扯上關係,事實上兩廠都沒有交代過箇中原因,不過照估計是因Toyota向BMW提供了Hybrid技術,所以BMW便以Supra向Toyota回禮;雖然兩車機械佈局幾乎一模一樣,更同樣於BMW奧地利廠房製造,但雙方似早有君子協議,Z4是開篷Roadster,而Supra是硬頂跑車,定位尚算清晰;兩車外形更可謂各施各法,車身唯一共用的組件,就只有側鏡及門抽。

前後比重為完美的50:50,新Z4行車感充滿FR駕駛樂趣。

車體放大,但軸距比上代短,維持傳統BMW Roadster格調。

相對車頭,Z4車尾設計明顯易接受得多。

10秒完成軟篷開合,也可於50km/h下維持操作。

一體式頭枕座椅,造型出眾之外,腰肢承托力一流。

10秒開篷 尾箱更實用

編號G29的第三代Z4維持BMW傳統長車頭、短車尾Roadster形態,相比起上代長闊高都有增長,軸距反而縮短;另一個與上代更明顯的分野,是從上代的電動硬摺頂,改為電動軟篷,結構上不但更為輕巧,有助提升尾箱實用性,間接讓新車前後比重達致完美的50:50。這套軟篷的操作十分快捷,一按鍵10秒可完成開合,也可於50km/h下維持操作,並設有可拆除的防亂流網。

新Z4的車廂佈局十分戰鬥格,中控台稍微傾向駕駛者,首次採用了頭枕一體化座椅,造型出眾之外,若然將左右氣壓腰肢調校至最緊,腰肢承托力比不少桶座還要出色;另外是M Sport軚環夠粗壯,十點二點位置有極佳的握持手感,可惜A柱過粗,會阻礙出彎位的視線,駕駛者需要時間適應。

由於Z4的底盤建基於今代3系CLAR模組化底盤,輪距明顯較上代增長,坐在車廂中會覺得車身很闊,然而這只是單純「闊」的感覺,實際開起來Z4還是相當靈活,無論在任何行車模式下,都帶有濃厚的運動氣息,亦有高性能車較「重手」操作,車架硬淨紮實兼富路面感,亦有正宗FR車味道,好明顯感到動力從後輪輸出,手一扭,車頭即時作出反應,配合後軸機械式差速器提升車尾動態,操控既穩定又不失靈活。

Z4及Supra車身唯一共用的組件,就只有側鏡及門抽。

3.0公升引擎中數一數二之作,扭力豐厚、反應快兼且輸出雄渾。

尾喉殼呈梯形,造型誇張。

運轉兇猛 動力有玩味

動力方面,M40i是現時最高級型號,引擎配搭是招牌的3.0公升直6 turbo,透過8速Steptronic波箱並作後驅,0-100km/h加速可短於4.5秒完成。這台引擎於同級3.0公升引擎中,表現一直都屬數一數二,340匹輸出的感覺是運轉好雄厚,低轉很結實,轉數升幅亦可用兇猛來形容。更欣賞是引擎與波箱之間的合拍性,沒有明顯動力流失,不會抗拒以較高轉降檔,玩味不下於雙離合器設計。假若轉向比例再調校得緊湊及敏感些,高轉喉聲再澎湃一點的話,駕駛氣氛會更加熱血。

最後,大家當然會關心,到底應買Z4還是Supra。其實答案簡單兼清晰,事關Z4沒有硬頂版,而Supra又沒有開篷版,買了Z4大可當成是開篷Supra,買Supra的話,又可當成是硬頂的Z4,哪部較好?看來只是純粹個人喜好而已。

BMW Z4 M40i
引擎:2,998c.c. 直6 渦輪增壓
馬力:340hp/5,000rpm
扭力:500Nm/1,600rpm
傳動:8前速自動 後驅
售價:$825,000起
查詢:BMW Concessionaires HK Ltd

採訪:廖宏俊
攝影:蕭志南

座椅後設可拆式防亂流網。

與新3系一樣轉用全數碼儀錶。

採用軟篷結構,有利提升尾箱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