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題:滬威權環保主義 天眼監視垃圾分類

兩岸專題:滬威權環保主義 
天眼監視垃圾分類

上海「史上最嚴垃圾分類」今天實施剛滿一個月;上海居民現在經常被政府提醒垃圾分類已經嚴格實施,一旦犯禁,罰款侍候。《蘋果》邀請上海港人阿健(化名)進行實測,一杯小小的珍珠奶茶至少分成三類垃圾不易應付。上海垃圾分類試行期間義工如警察般呼喝市民,也有屋苑據報用閉路電視捉拿放錯垃圾的小市民,威權環保主義痕迹明顯。

《蘋果》特約記者直擊

上海屋苑垃圾站裝有閉路電視,嚴密監控居民執行垃圾分類,威權環保主義痕迹鑿鑿。

為實測新政,阿健將吃剩的珍珠奶茶、炸雞及杯麵進行垃圾分類,他發現這三項食品分類其實不難,只是當中涉及的物件較多,炸雞包括雞骨、膠杯等。他在測試中也覺得,將飲品做垃圾分類較煩。不要小看一杯珍珠奶茶,不計吃剩的奶茶,它可以分為乾垃圾(飲管及膠杯)、濕垃圾(珍珠)及可回收垃圾(杯蓋)三大類。阿健之後按指定時間,將垃圾放到垃圾站。由出門口到垃圾站的路程只需少於三分鐘步行時間,垃圾站的異味亦不重,衞生情況良好。

上海試行垃圾分類近20年,焚化、堆填及回收的比例料分別為40%、40%及20%,成效欠佳;習近平去年杪一聲令下,上海市政府本月強制推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誓將回收比例提升至35%或以上。互聯網

義工如警察呼喝民眾

義工如警察呼喝民眾

上海「史上最嚴垃圾分類」將垃圾分為乾垃圾(焚化或堆填處理)、濕垃圾(廚餘等)、可回收及有害垃圾四大類。市民或企業一旦犯禁,輕則罰款50元人民幣(下同,約57港元),重則200元(約227港元);企業最高罰款5萬元(約5.6萬港元)。上海實施垃圾分類一星期至少開出199張罰單,出動城管人員1.86萬人次,檢查6,071個屋苑,堪稱雷厲風行,威權環保主義明顯。

阿健亦發現,屋苑內動員了幾乎所有力量去實行新政。屋苑早於個多月前已開始試行新政,屋苑內的長者組成的「志願者」(義工)團隊,就會等待居民來扔垃圾,並指導他們扔垃圾的正確方式。新政試行期間,義工指導雖見熱心,但禮貌欠奉,猶如警察呼喝民眾一樣。

新政正式實施後,義工數量由早晚各四個,減少到早一晚二。義工朱先生透露,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屋苑內組織,已經花半年時間籌備實行新政策,但效果能否持續,仍待時間驗證,阿健亦看過有人在規定時間外,胡亂亂拋垃圾。

部份屋苑實行新政後,就有警察把守垃圾站,監督市民將垃圾投放到合適的垃圾箱,港人徐先生(化名)更稱「聽說過有小區用cam(閉路電視)拍住,然後找出投放垃圾錯誤的人,然後罰錢」,有港人居住的屋苑各個角落都佈滿閉路電視,執法部門以此執法並不意外。

新政最擾民之處在於垃圾投放需「定時定點」。剛開始時,只有一早一晚共4.5小時(早上6時半至9時及晚上6時至8時)可倒垃圾,阿健在這一個多月間,已因不同原因多次錯過投放時間,被迫將垃圾囤積家中。對於上班時間長,交通時間長的打工仔來說,他們更是幾乎每天都會錯過投放時間。

居滬港人︰新政無人睇

上海垃圾分類動員力廣,但實際運作卻各處鄉村各處例。居於浦東新區張江低密度住宅區的港人Barry,就稱新政策「無咩影響,無人睇」。在每幢一梯六伙的大廈外,均有放置分別投放「乾垃圾」及「濕垃圾」的垃圾桶,亦即往日上海垃圾分類的方法。但Barry同時又指,小區亦設有放有四色垃圾桶的垃圾站,顯示出實行情況在各區不一的狀況。

垃圾分類強制實行後,公德心仍有待改進,但社會各階層的垃圾分類及環保意識明顯提高。部份商場內的垃圾桶已分「可回收物」及「乾垃圾」兩類,便利店、酒店也不再派發或主動派發即用即棄物品,控制垃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