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行十年無人問 習開金口天下知

試行十年無人問 習開金口天下知

在上海丟一杯珍珠奶茶不輕鬆:飲管及杯子是乾垃圾,珍珠是濕垃圾,杯蓋清洗過後可以回收,一度戲稱引發奶茶垃圾恐懼症。本港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指出,內地人對於垃圾分類最大的感覺:一是罰款;二是分類的難度,感受之強往往大於垃圾分類和社會信用制度掛鈎。

揣摸上意恐過度執法

朱指出,上海垃圾分類仔細,堪比日本,一般人不易應付。資料顯示,上海垃圾回收利用率粗略估算為20%,當局期望明年底前,將比例增至35%或以上。朱漢強指出,紙、膠、金屬等可回收垃圾約佔城市家庭垃圾的45%。他認為,上海能否達標在乎垃圾站是否有人員發揮教育及監督作用:「若要達到35%未必不能,主要有人睇就可以。」朱指出,垃圾站有義工或環保大使等人員站崗,至少發揮兩個作用,一是減低垃圾分類的不清楚及不確定因素,二是發揮監督作用,令市民更加遵守紀律。

內地奉行由上而下的威權管治,垃圾分類政策也難脫威權環保主義色彩。朱指出,上海試行垃圾分類十年以上,但大家不認真對待,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視察上海拋下:「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後,大家才動真格。他指出,內地威權主義下,下層官員揣摸上級想法,做法隨時過猶不及,上海強制推行垃圾分類會否過猶不及,目前仍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