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沙灘變得熱鬧起來,但其實有人不論春夏秋冬、晴天陰天雨天,總會在沙灘留下足印。沙灘排球香港青年代表吳詠嵐(Rita)與黃雯靖無懼烈日,也不怕暴雨,只想在那片幼沙上全力扣殺。
記者:禤家民 攝影:王子俊
一般港女愛美白,不知為何皮膚白晳成為了美的定義,不過一身健康膚色的Rita及雯靖並不港女,就如香港沙排前輩江卓儀及日本「新妖精」的美女排球手坂口佳穗一樣,散發青春的陽光氣息。對她們而言,日曬雨淋的沙灘排球比起冷氣底下的室內排球更有吸引力,雯靖說:「打沙排滿足感大啲,因為得兩個人,唔係佢攞分就係我攞分。」Rita也指:「沙排成功感仲大,而且我本身活潑好動,鍾意跑嚟跑去。」兩人均有參與室內排球,但熱愛程度遠不及沙排。雯靖續說:「沙排跑動大啲,兩個人守成個場,要跑多好多。」比起室內排球,沙灘排球受盡大自然因素影響,Rita說:「唔同嘅沙排場有唔同風向,可能沙都有影響,所以對於適應場地嘅能力要求較高。」別以為在沙灘進行的運動一定是在陽光下進行,其實就算是雨天,沙排比賽也會繼續。
兼顧學業 考時間分配
Rita與雯靖同樣在千禧年出生,現為大專生,要兼顧學業與比賽,別忘記兩人同時為沙排及室內排球運動員,訓練也要兼顧兩方面。一日只得24小時,如何分配也是學問,雯靖說:「時間平時都夠用嘅,但有時出咗去比賽,學校又多assignment時,去到比賽都要做學校嘢,返到嚟要追學業,都有啲吃力。」兩人現時已升讀大專,比起中學時期已經較容易分配時間,Rita憶起應付文憑試說:「有個比賽夾住DSE,要帶埋啲書去溫,比賽後都要溫一溫書先瞓。」就算並非出外比賽,平日也要應付室內排球及沙灘排球兩邊訓練,兩者或會撞時間,更考驗時間分配︰「可能要一邊早少少走,另一邊遲少少到,盡量去晒。」Rita如此解決。
資助金少 未敢轉全職
沙排在室外進行,受天氣影響,較室內排球辛苦,參與人數較少,自然較難發展。Rita說:「沙排可能比較曬,又辛苦,少人打,資助都比較少。」雯靖就指本地賽也有不少,但因為參與人少,來來去去也是熟識的面孔。一項運動少人參與,自然難進步,在香港的環境下,要得到資助,先要有成績。興趣成為職業,也許是每人的夢想,但不足20歲的她們卻不敢談,雯靖指:「我冇諗過打全職,我目標係做體育老師,再繼續兼顧打波。」Rita亦有同樣想法:「我都係,我想做社工,兩邊兼顧。沙排比較少資助,打唔上去就冇錢,所以唔做嘢就會好辛苦。如果上咗成年隊,有時代表香港出賽,食宿、機票都要自己畀錢,錢係好大因素。」若果沒有金錢的顧慮,想成為全職沙灘排球運動員嗎?兩人異口同聲︰「會!」
雯靖說:「因為真係好鍾意呢項運動,想投放晒所有時間落去。我有諗過唔打indoor,淨打沙排,但都鍾意打排球,所以未必做到抉擇。如果有機會做職業,我都想試吓。」除了金錢,Rita也道出了配套問題︰「其他國家,好似中國同巴西都會有好多球場練波,仲有好多唔同嘅針對訓練,我哋未有。如果增加呢方面,我哋都會嘗試。」這是看透世事的悲哀嗎?未必,反而她們在明白興趣難成為職業下,仍然努力付出,更能展示出她們對沙灘排球的熱愛。
面對高牆 堅持不放棄
對排球員而言,高大是個優勢,對於只有兩位球員上場的沙灘排球,這項優勢就更明顯。現時香港青年隊多赴中國比賽,與中國球員交手,Rita與雯靖不時都要面對比她們高大的對手,Rita說:「佢哋全部都好高,殺波比較有威力、輕鬆,有優勢。」雯靖補充:「我哋可能喺小技術同移動方面有優勢,但如果要守佢哋殺波就比較困難。排球打六個人,可能多啲組織,打戰術,但沙排得兩個人防守,要守高點打落嚟嘅波好難,我哋攔網亦唔夠高。」話雖如此,身高不及對手,支援也非充裕的她們,在教練何慧恩的帶領下,近年在全國青年賽也在多個分站取得好成績。就算面對高牆般的對手,我們香港人只要堅持,也不一定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