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沙龍】開放之城與冷酷異境 3.0版《清明上河圖》看宋城不設防

【藝文沙龍】開放之城與冷酷異境 3.0版《清明上河圖》看宋城不設防

【藝文沙龍】
睽違九年,動態版《清明上河圖3.0》再度在香港展出。展覽以「開放之城」作主題,適逢上周五在機場博覽館開幕之際,相距不遠的機場入境大堂內,有逾萬名示威者正向世界高呼香港淪為「暴力之城」。穿越近千年,畫內畫外的繁盛與冷酷迥異,極顯諷刺。

《清明上河圖》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原畫長約5米,高24.8厘米,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變化多端的長卷描繪了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與熱鬧,構圖疏密有致,富有節奏感,被喻為中國傳世名畫之經典。「北宋畫家張擇端完成汴河兩岸繁華畫卷時,他一定沒想到這幅被後人命名為《清明上河圖》的作品,會歷經歲月滄桑,最終入藏故宮,成就一段藝術傳奇。」展覽出品人、剛退休的北京故宮院長單霽翔感嘆道。

原作曾在2007年於香港展出,並引來哄動,是迄今最多人入場的本地展覽;2010年,作品以3D電子動態版的形式,將當年被喻為上海世博中國館的鎮館之寶,帶來香港展出。

逾20位原畫師 還原汴梁繁華

這次由3D回到2D,技術上會否比前作遜色?3.0版本又提升了甚麼?北京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回應指,兩者藝術價值並不相同。他續解畫,「盛世長卷」由20多位原畫師,真實還原張擇端的筆觸及手法,歷時兩年的手工繪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宋畫效果。作品由幾十萬幅畫結集而成,再通過後期合成、算繪(render)等手法,讓畫中814位人物、70多頭牲畜和29艘船再次活起來。至於球幕影院播放的180度影片「汴河碼頭」,以「一鏡到底」技術,呈現宋人船客視覺,體驗汴河的日與夜。「宋代的經濟、交通、社會管理和風土人情,都反映汴梁當時是一個對外、繁榮並開放的城市。」談到主題時,王亞民如此總結。在此,記者嘗試以原畫解說一下,當時北宋有幾開放?這是當下《1984》式的「監控之城」過猶不及。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問世後,後世出現不少臨摹之作,明朝仇英與清宮畫師畫的都叫《清明上河圖》;但當中的生活時空、參照城市都不同,一併起來便發現宋、明、清三代的城市管治的區別。

城門冇官兵大柵欄 只有閒人看風景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城門是不設防,沒有士兵把守,城牆上也沒有防禦軍,只有看風景的閒人。進入城門後,也不見任何海關與城管駐紮,只在靠近城門的大街設了一個商稅所,向進城的貨商收稅。此景明顯與仇英版《清明上河圖》城牆高聳、城外設大柵欄的氣氛大不同,後者城門內外都有官兵把守,還有各種武器晒冷,可見戒備森嚴。

明清時期的城市為甚麼會「大柵欄」?那是夜禁制度的名物。《大明律》與《大清律》規定:「凡京城夜禁,一更三點(大約是晚上八點多),鐘聲已靜之後,五更三點,鐘聲未動之前,犯者笞三十(鞭打三十)。」但張擇端筆下的《清明上河圖》卻找不到柵欄,可見北宋城市的大街是日夜開放的,爽!

沒有big brother watching you,可見宋朝城市有些地方更是徹夜喧鬧的。《東京夢華錄》便記載:「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亦有文章形容當時徹夜燃燒燭油,熏得整條街巷連蚊子都不見一隻。畫面上可見東京城外的「腳店」(小型酒店)與「孫羊正店」(豪華大酒店),門前都安裝着「燈箱廣告」,即是歌舞昇平在夜間才需要燈箱;而上面寫有「十千」二字,即是美酒的代號。「貴人競攜妓女,朱輪寶馬,駢闐西城之外。」金明池甚至在夜間也對外開放,黃色事業也一樣蓬勃。

有外賣仔黃色架步 行行搵到食

學者趙廣超在《筆記清明上河圖》一書中,曾引述1998年《生活雜誌》(Life Magazine)所選出,過去一千年來影響人類最深遠的百件大事。其中第56件,便是宋代的飯館連帶快餐服務,是「外賣仔」的雛形。宋代是美食的黃金時代,據史書記載:「處處擁門,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飲食。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意思是當時的小老闆都不在家吃飯,不是出街吃就是叫外賣。官方還設有「四司六局」,類似現代包辦宴席的公司。《清明上河圖》描繪了百餘棟樓宇房屋,其中可明確認出是經營餐飲業的店舖有四、五十家,畫中的街口食肆掛着小布簾,懷疑是世界上最早向顧客推介廚師精選的「餐牌」。

何止飲食業蓬勃?這幅美麗的風俗畫還呈現各行各業,由茶館到澡堂、紅白二事、筵席到會、睇相,連租貨、穿戴衣帽、為客人宣傳沿街唱賣的行業都有,還有專門以切草和養殖飼料魚為生的人。不像現今的香港般小店盡失,只剩藥房、金舖與名店的悶局。宋朝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四大發明中的三大——火藥、活字印刷和指南針,就誕生於這一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難怪如果可以穿越,很多人都會選擇回到宋朝這個「開放之城」了。

《清明上河圖》原畫的城門景,反映汴京不設防,無柵欄、城管等駐守,只有看街的閒人。

《汴河碼頭》影片

在特設的球幕影院,觀眾可以坐在椅上,仰視以一鏡到底技術拍成的180度影片《汴河碼頭》,以第一身視角體驗汴河的日與夜。

展覽折射出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民俗及建築等方面的宋朝歷史背景,其中有建築師嘗試以建築圖來研究汴京的城市空間。

展覽策展人是長駐北京的意大利藝評人畢月(Beatrice Leanza),亦是北京國際設計周的創意總監。

北京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指,宋代的經濟、社會管理和風土人情,反映汴梁當時是一個對外和開放的城市。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
日期:即日至8月25日
地點:亞洲國際博覽館
入場時段:每日設7個入場時段,每時段限時1.5小時
票價:$10(標準入場門票)、$35(入場門票 + 球幕影院)

採訪:鄭天儀
攝影:伍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