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優先】
【本報訊】反送中運動已成持久戰,近日有網民發帖,見到年紀小的抗爭者寧用錢買裝備,卻不肯留來買飯,民間隨即發起各類「助養」方案。有良心食肆向「小朋友」提供免費食物,有人提倡派發各區都有分店的快餐店券、餅卡,有民主派區議員一日內收到總值四萬元的禮券及餅卡捐贈,另有網購平台員工發起「哥哥姐姐買嘢食」,先網購再告知抗爭者運單號碼,讓他們自行領取食物及物資。不過據了解,多數抗爭者最大開支仍在於購買裝備護具,其次是交通費用。
記者:周婷
除了「接仔女放學」義載、為前線張羅物資,民間再發起「助養」計劃,特別是為年紀小、無經濟能力的抗爭者解決溫飽。多間食肆包括觀塘「鹹濕Dirty Jam」、寶琳「魚木日台美食」、灣仔「麵匠風龍」及太子「潮州人」陸續在社交平台出post響應;好鄰舍北區教會表示已成立「青少年醫肚基金」,詳情有待公佈,該教會目前每周兩晚舉行「家常便飯」服務,原定收費為每次10元,即時起將免費服務12歲至35歲有需要人士。
區議員:不收現金免受抹黑
民主派區議員亦收到「助養」查詢。沙田區區議員麥潤培表示,昨日收到很多馬鞍山街坊捐出食肆禮券、餅卡、超市或連鎖零售店現金券,粗略估算總值約四萬元,將親自或透過「父母」交到有需要「仔女」手中,麥強調不會收取現金捐款,免落人口實。屯門區工黨區議員譚駿賢則收到中年男街坊的一叠麥當勞禮券,請他「交畀朋友仔」,意指請譚代為轉交到抗爭者手中,譚表示,有人稱這些支援為「贖罪券」,但對於「住屋邨打份牛工」的人,這些支援可能已是辛苦幾日的人工。
「平等分享行動」發起人Benson Tsang則表示,自己從認識、有聯絡的朋友手中,已經收集到一批餅卡及麥當勞券,會透過「前線老師」直接轉交抗爭者。他說,由於「學童」身處地區很廣,地區小店飯券不適用,認為最直接解決果腹需要的方案是餅卡及麥當勞券,建議有心人自行收集及派予「努力學習的學童」,麥當勞券背面有空位,有心人可寫上鼓勵說話。
網民倡貨單交收保私隱
「助養」方案百花齊放,有自稱網購平台HKTVmall的員工在連登討論區發帖,稱已正式啟動「哥哥姐姐買嘢食」方案,附上數張員工證、通訊軟件賬戶名,呼籲有需要的「弟弟妹妹」主動聯絡,義工將提供訂購了所需食物、物資的運單編號,讓他們自行到門市取貨。此舉令雙方不會手握對方個人資料、可保障私隱,亦不用擔心因尷尬而不願收取物資。
據了解,有前線抗爭者已分別接獲有心人聯絡,主要表示可捐出一些食肆現金券,正研究透過甚麼方法分發,包括在現場派發,或透過群組找出有需要的人,部份有心人已各自收集到總值數千至一萬元不等的食肆禮券。不過,有抗爭者指出目前最大開支仍然是購買裝備,其次就是交通費用,因抗爭者很多時候要採迂迴路線回家,以避過警方截查,令交通費用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