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柴護理不當易再傷 急救採RICE 勿心急做運動

拗柴護理不當易再傷 
急救採RICE 勿心急做運動

【本報訊】俗稱「拗柴」的足踝扭傷是常見的足部創傷,若無適當治理,隨時「手尾」極長,更會增加日後相同位置再次扭傷的風險。骨科醫生表示,一般足部扭傷可在約兩個月內完全康復,但傷口癒合情況不理想,受傷的韌帶或會失去應有彈性,關節變得不穩定,增加日後再次拗柴,即重複拗柴的風險,建議病人扭傷後應做好即時急救,並注意患處護理,待完全康復才再做運動,否則可能加重病情,或令患處留下長期疼痛及步履不穩等後遺症。
記者:何家朗

霍偉明

足踝外側有三條韌帶,分別為前距腓韌帶、跟腓韌帶和後距腓韌帶,用作連接腓骨和跟骨,並有穩定關節的作用。但當腳腕關節過份扭動或突然轉動,便可能導致韌帶因過度受力,出現撕裂甚至斷裂,亦即常見的「拗柴」,患者足踝會即時出現劇痛,並逐漸紅腫,短時間內或無法走動。

可用平衡板訓練平衡力

骨科專科醫生霍偉明表示,拗柴大致可分為三級,由輕至重分別為輕微撕裂、嚴重撕裂即裂口佔韌帶闊度過半,以至第三級的完全斷裂。對於首次扭傷的患者,如果只是第一或第二級,一般而言只要處理得當,以石膏固定患處,數周至兩個月內便能完全康復,但如果屬第三級的韌帶完全斷裂,康復時間大幅延長至數月。

不過,足踝扭傷的患者,康復後仍有較高風險再次扭傷,霍解釋,重複拗柴主要源自韌帶癒合不理想,撕裂位置未完全重新接駁,令韌帶失去彈性,無法有效連接腳骨,令關節變得不穩定,更可能出現「越拗越鬆」的情況。常有病人扭傷後,未完全康復便做運動,同樣有重複拗柴的風險,甚至加重病情,令原本只是撕裂的韌帶,變成完全斷裂。他提醒病人不應忽視拗柴的後果,若無適當護理或引起後遺症,包括日後運動時患處疼痛,落樓梯倍感困難,甚至在平路行走時都感到步履不穩。

霍指拗柴時應使用正確急救方式,遵照「RICE」口訣緊急處理,即休息(Rest)、冰敷(Ice)、以繃帶包紮(Compression)及抬高患處(Elevation),有助防止傷患惡化。要改善拗柴後的癒合情況,接受物理治療是其中一個好方法,有助加快患處消腫及提升靈活度,並可利用平衡板訓練平衡力。他亦提醒病人拗柴康復需時,必須待患處完全消腫,及按壓時無痛楚才算完全康復,切勿心急做運動,以免傷上加傷。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