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政治局勢惡化,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在不足兩個月內發報告評論香港政局,警告有降級之憂。惠譽6月時對香港信貸評級為「AA+」,指企業信心、管治成效令香港評級比內地高三級,但昨日表示,政府未能回應市民訴求,令這兩因素備受考驗,意味香港失去優勢。
記者:孫樂祈
惠譽(Fitch Ratings)於6月13日,警方自雨傘運動後再次對群眾發射催淚彈翌日,發表對香港的評級報告。當時的報告指,香港信貸評級為「AA+」,前景為「穩定」,比內地「A+」高三級。因香港高度自治,其管治水平、法治基礎、政策框架、營商環境,以及監管制度,與中國內地截然不同,即使在「大灣區」政策的推動下,亦不會令上述的差異收窄。一旦這基礎受損害,該行或重新檢視香港評級。
擔心自治權削弱
然而經過近七個星期,惠譽昨日的態度明顯轉差,認為剛開始的抗議活動不足以改變香港的信用優勢,但目前部份支持評級的因素受到考驗,包括政府管治效能及香港法治。示威活動短期內不太可能破壞香港可觀的財政緩衝,但社會動盪、市民對警方的不滿、政府未能回應市民訴求、市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日漸上升,將破壞企業信心,以及削弱政府管治成效,即香港評級高於內地的因素正受考驗。
若有證據顯示,基本法賦予香港的自治權受到削弱,或對公共機構信心呈永久損害,都會影響香港信貸評級。美國短期內不太可能終止《香港政策法》,但美國國會促香港每年就自治情況提交證明,這說明緊張局勢,侵蝕了國際對於香港作為有別於中國大陸經濟,以及政治環境的穩健企業中心之觀感。
早前另一評級機構穆迪發表香港主權評級展望,亦有關注香港的政治環境。雖然穆迪對港維持「Aa2」高水準及展望保持穩定,但認為若香港抗議空間收窄,會影響信貸評級。
學者:外資或撤走
穆迪報告指抗議活動是香港制衡政府的手段之一,可支持其體制實力,惟指若制衡能力被削弱,將對香港信用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另外對香港「50年不變」期限結束感到憂慮,到時政治經濟獨立性及相對內地大城市的競爭優勢將會受損。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指,政府今次反應差,管治應該是將問題用最有效的方法解決,不應催生這麼多社會運動。雖然內地資金「無得走」,但有選擇權的外資很大機會撤出香港,或減少在港投資,將中、長線的資金抽走。雖然香港的底子厚,不過有機會導致市民失業、收入下降,企業盈利轉差,香港出現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