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等運到 - 馮睎乾

北京等運到 - 馮睎乾

港澳辦開記招前,流言滿天飛,或說林鄭下台,或說老解出動,可見人類對未來的想像,若非過分樂觀,就是過分悲觀。我心念一動,於記招前夕戲占一卦,張貼在Facebook,只限臉友閱覽。現在事過境遷,不妨公諸同好,帖文如下:「戲卜明日港澳辦發言,得蹇之需。蹇滯不前,險在前方,王心憂矣,故守之以需。《易林》所謂『哀公怯弱』,其緩兵之計乎?」

蹇之需,意思淺白,形象鮮明:蹇即跛足,需是等待。占卜的主體是港澳辦,這表示北京政府面對香港困局,寸步難行,只能以靜制動,繼續等待,所以我預料是緩兵之計,一味拖,直到形勢有變。至於「《易林》所謂『哀公怯弱』」一句,若你懂得箇中典故,自然會心微笑。

《易林》即《焦氏易林》,根據易經六十四卦爻變,演為四千零九十六支爻辭,其蹇之需云:「潔齋沐浴,思明君德。哀公怯弱,風氏復北。」這兒暗藏《論語.憲問》「陳成子弒簡公」一章:齊大夫陳成子弒齊簡公,孔子齋戒沐浴上朝,向魯哀公說:「陳恆殺咗佢嘅君主,請出兵打佢。」哀公淆底,立即把波推給魯國三子(當時的強臣):「你同三位大夫講啦。」

據《論語》記載,此事結局是:孔子照哀公吩咐,向魯國三子報告,但三子不允出兵。為什麼?三子專政於魯,目中無君,跟陳成子本是同路人,若哀公出兵,重振君權,不就是曲線向三子宣戰嗎?叫亂臣賊子捍衛禮法,就像叫香港警察捍衛法治,得啖笑吧。哀公名義上是君主,實際上是三子獨大,「槍指揮黨」,這就叫「哀公怯弱」。

回看港澳辦發言,中央不敢出兵討伐示威者,又不敢譴責元朗義和團,只是把波推回給香港人,並向日前揚言與政務司長「誓不兩立」的警隊致以崇高敬意,這句「哀公怯弱」,實在太應景了。港澳辦記招,你以為是回應香港人的訴求?不要癡心妄想,它只是要安撫林志偉所代表的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