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複不亞於上海 港男︰台灣做到

煩複不亞於上海 港男︰台灣做到

居台港人阿政接受《蘋果》的邀請,食杯麵、吃炸雞、飲珍珠奶茶,實測台灣垃圾分類。他覺得,杯麵的垃圾分類最煩複,炸雞其次。他表示,大台北地區垃圾分類都很仔細,「吃剩的蘋果是熟廚餘,可它的核卻歸類為生廚餘」,他經常搞錯,覺得都有點煩,初來到埗時不太習慣。不過,他仍對台灣的「垃圾不落地」政策讚不絕口。

回收率亞洲數一數二

「老實講,真係唔係好慣!」他指出,杯麵蓋究竟屬一般垃圾拿去焚化爐還是可回收,台灣人有時也搞不清。他指出,他定居的大台北地區將垃圾分為一般垃圾、廚餘及可回收資源三大類;可回收又分膠樽、紙及玻璃瓶等。他認為,垃圾不落地政策不會設置垃圾站讓人扔廢物,反而是垃圾車每日多次巡邏收集,民眾則要將已經分類包好的垃圾,交給清潔員,這樣的煩複,阿政卻稱「台灣人真的做到」。

「青空好食」餐廳負責人Amber稱,餐廳平常根據垃圾車的分類,包括紙類、廢棄油回收,和一般垃圾。她雖然已經習慣,有時仍會搞不清楚,不過,清潔隊的大哥就是「救星」:「清潔隊的大哥都會告訴正確的分類,在台灣來說,很少會直接罰款的情況。不懂的話可以問清潔隊的大哥或者上網查。」她認為,「1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只要持續的做,就可以做到。

上海剛正式進行垃圾分類,反觀台灣,2006年起推行強制垃圾分類,經過13年的實踐,當地資源回收率達六成,在亞洲已經是數一數二。

從香港移居台灣多年的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蘇偉業表示,台灣的垃圾分類、回收有效,雖比日本仍有距離,但與香港比仍算先進。回收率高雖然令有焚化爐建成後未曾使用,但是政策不是絕對,仍有民眾或因下班稍遲無法趕上垃圾車,將垃圾放在路邊垃圾桶旁。入夜後隨時可見到放了一堆的垃圾,也沒有特別的進行分類。

他指出,垃圾分類是否成功,要看回收之後如何再造,現在的商品材料變得複雜,如7-11的杯就有紙有膠,不能回收,而回收的膠又是製造塑膠,他認為,分類的同時亦要做好從源頭減廢,這比垃圾分類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