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四號反應堆爆炸,導致堆芯熔毀輻射外洩,事後倉卒建成、用作封閉反應堆的「石棺」因日久失修而裂縫漸現,其代替品日前終於啟用。
烏克蘭將獨撐維修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本月10日為「新石棺」揭幕。這個圓拱形的金屬保護罩長257米、重逾4萬噸,被喻為史上最大可活動陸上建築,可封住反應堆芯內200噸放射性物質,取代事發後約半年竣工、現已損毀甚至有崩塌危機的混凝土舊石棺,預料能令輻射100年不外洩。
新石棺工程一再延誤,共花九年完成,而單是圓拱型保護罩就已耗資15億歐元(131億港元),整個建設計劃共花22億歐元(192億港元)。全球45國、歐盟及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有份提供資金,烏克蘭亦自資1億歐元(8.7億港元)。
但建設計劃副經理札利切斯基(Victor Zalizetskyi)指,與俄羅斯軍事衝突不斷的烏克蘭未必可負擔新石棺往後的維修費,何況反應堆瀕臨倒塌的部份仍待拆除,「烏克蘭似乎會被撇下,獨力處理這建築」。
英國天空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