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乾季旅遊 易吸入輻射塵

風乾季旅遊 易吸入輻射塵

切爾諾貝爾核災為普里皮亞季帶來的輻射陰霾,似乎已隨着日子漸漸退散;英國雪菲爾大學有研究員指,乘搭一程跨越大西洋的航班比踏足這個「死城」參觀時接觸的輻射還要多。不過也有學者強調踏足此前災區仍有一定風險叮囑遊客必須做好預防措施。南卡羅來納州大學生物科學教授穆索指,普里皮亞季邁向旅遊化似乎「無法避免」,所以「最佳的做法就是給予指引和最佳做法,減少對公眾的潛在風險」。

死城危樓遍地

穆索建議遊客不但要穿長袖衫長褲,最好還要攜測試輻射的劑量計,並戴上口罩;另外也應避免在乾燥、風大時到訪,因為此時的塵埃特別多,「塵埃或會含輻射粒子」,吸入有健康風險。他又提醒不可在當地進食,萬一接觸到受污染的物件,就要棄置所穿的衣物。

輻射不是當地唯一潛藏的風險。核災發生後,所有人一夜間逃離了普里皮亞季,時間彷彿停留在那時,破爛的玻璃、生鏽的鐵釘、失去承托力的地台、快將倒塌的天花,通通都沒有人處理。穆索指,區內很多建築物不但不穩固,還通常藏着有害物質,包括輻射物質;為防遭玻璃或鐵釘所傷,所有遊客最好先注射破傷風針。縱使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說過,自然生態開始重臨這個前災區,但穆索認為,「很少證據顯示切爾諾貝爾地區的野生動物正茁壯成長」。
《今日美國報》

受核災影響淪為「鬼城」的普里皮亞季,豎立了一個核標誌,旁邊有一個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