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油,擠出來 - 陶傑

努力,加油,擠出來 - 陶傑

香港的逆權公民運動,在社會學的學術層次,有大把理論,但若將大量學術名詞和理論去掉,其實十分簡單,只是一個由「港英」培製成、得到支撐的女特首,在自以為擁有某種權力之後,香港人在合力強擠牙膏、但兩個月來林鄭牙縫裏死也擠不出「撤回」、「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一場黑色拉鋸鬧劇。

這個好打得的女鬥士,比一九八一年在審判台上的江青還要硬。當年做了落水狗的江青,「十惡大審」時英雄氣概,痛斥鄧小平華國鋒一伙中國男權份子卑鄙,在歐洲得到一群女權主義者的尊敬。

與旅居香港的外國朋友,一杯啤酒、一碟薯片花生,一齊圍觀。雖漢人學得胡兒語,我怎可以在洋人面前也加入一把口,嘲笑同樣也是我們亞洲黃皮膚的林鄭月娥呢,不可以的對不對。於是本人嘗試在中國文化和西方婦權主義之間找平衡點。

首先大家嘗試用不同的譬喻,形容中國香港特區這種帶有中共特色的「林鄭頑固症候群」(Carrie Lam-type Chinese Mental Rigidity Syndrome)。

首先自然想到粵語之「拉牛上樹」(Pulling a bull up a tree) ,但英譯時要照顧性別(Gender),香港這位特首不是男人,所以Bull公牛,應作Cow。

但此一成語太過平淡。我忽然想嚇一嚇洋人:明清公堂十大酷刑,重點用來招呼婦女:夾手指、夾棍、炮烙。說撤回,你說不說?林鄭忍住痛楚,搖頭死也不說。好,換一樣,成立調查委員會,臭婆娘你肯不肯?林鄭咬緊牙根,滿頭大汗,也堅決搖頭。

火盤皮鞭都一一祭出來了,當做蘇三起解一樣go through了一遍。香港年輕人很殘酷,愛國建制派也加入拷問,木驢都搬出來了,這位落入敵人魔掌革命意志堅決的女同志,心中有黨,硬是寧死不屈。

我討厭政治。但從女性主義角度,其實我很佩服林鄭月娥女士。

十大公堂酷刑的中國文化譬喻,才數說了三四樣,外國朋友現出了恐懼的神色。畢竟太殘酷了,我住口,改說:「其實就像生孩子,撤回加獨立調查委員會,這個超級大Baby,重九磅。或許她已經很拚命,黃豆大的汗,咬着毛巾,香港總商會、李國寶、曾鈺成也加入,圍在床邊,吆喝着替她打氣。」

這個譬喻比較正能量,舉座稱善,雖然從前殖民地時代,油麻地新填地街,就有這種四姑接生,有如第三世界,許多婦女難產,為肚子裏的雙胞胎殉難。

在長洲海邊酒吧,呷啤酒,看日落,殘陽似血。當年義律的船隊進來,張保仔的海盜船出去,浮生若夢,亦見如此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