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HBO頻道及英國天空電視台合拍的《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Chernobyl),以五集概述這場人禍的前因後果,觀眾盛讚演出和情節反映真相,佈景服飾、災難場面和傷患情況都很逼真,獲19項艾美獎提名;不過,為了製造戲劇效果,中間還是有不實之處。
劇中描寫得最真實的,是蘇聯治下人民在災後的心理刻劃,西方觀眾覺得不合理的反應,才是最真實。極權下,除了言論受控,情緒亦受抑制,「大驚小怪」會被認為是亂大局,久而久之危機意識亦失靈。劇中如實反映在核災後,居民對於要突然疏散雖感疑惑,但仍不問情由接受黨的安排,婦孺有序離開,男人留守崗位;官員不上報、礦工赤身清場、醫生將傷者當作普通燒傷,同樣涉及「大驚小怪」這個負面標籤。
淡化殺寵物不安
荒謬現實在災後繼續,蘇聯法例規定審訊要在事發現場開庭,故1987年核災審訊確是在仍有輻射的切爾諾貝爾現場審理;槍決居民數以百計愛犬亦屬實,以防狗隻亂竄會散佈輻射塵,但為免愛動物的西方觀眾不安,這段真事在劇中反而淡化處理。
真實中亦有假象,美國《紐約時報》科學記者方丹指出,反應堆出事後,於夜裏釋出的藍光太明亮;救災消防員沒直接爬到反應堆的瓦礫上;負責運鉛沙的直升機亦未在救災時墜毀,墜機意外是數月後發生,與核災無關。
角色設定亦經過調節,實際參與善後者不只三兩個人,女主角科米亞科是虛構的「良知代表」,集合多個有份調查事故的科學家於一身;男主角列加索就確是時任調查委員和化學家,但他在結局嚴詞斥責官僚的情節不屬實,要待事發後兩年,他才在維也納國際原子能機構會議上講出真相。蘇聯副主席謝爾比納也是真有其人,但現實中冷靜親和,未有如劇中人那樣威脅要將科學家丟出直升機。
方丹總結:「劇中確是有很多虛構的地方,但不重要……更重要是它反映了核廠不善加上官僚為禍真相,造成為患數十年的災難。」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