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大小的床蝨,交配一次就可不停繁殖,每次產卵數十粒,6周成年再交配,成幾何級繁殖,且耐冷耐熱,3個月不吸血也不死,非常頑強。5、60年代,本港蝨患嚴重,其後因環境改善幾乎滅絕,但隨着港人近年居住環境「大倒退」,蝨患在「傳來傳去」之下,再成頭痛的社區問題。而中大一班跨學科的師生,更於年初成立「香港滅蝨行動組」,走進社區收集樣本,研真菌除害。
樂心會項目經理鄒沛姍表示,組織以服務區內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為主,過去兩年,十個服務對象中,兩、三個亦遇蝨患問題,正招募「不怕蟲蝨」的義工成立滅蝨隊,對症下藥。「好多公屋老人家都係生於憂患,最鍾意執嘢返屋企,咬到一身紅晒,初時以為係皮膚病,試過有個案坐喺木凳幾日瞓唔到,去到先發現枕頭全部都係木蝨」。老人家雜物多,滅完蝨的後續工夫好多,包括用熱水噴焗衣服,她說就是一個小單位,下藥滅蝨後仍做足一星期,並不為奇。
收集樣本徹底根治
蝨患問題近年備受關注,現時,坊間除鄧渭然自資組成的特攻隊,還有「建。築義工隊」定期為社工機構轉介的低收入戶滅蝨。今年1月,中大社會系教授黃洪及相關的科學家,包括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趙紹惠等,更成立行動組,訓練學生義工走訪不同社區收集蝨樣本,針對本地蝨做滅絕研究,找出適合防治方法。事實上,外國早有研究一些滅蝨菇菌,蝨食後不會即死,但會帶回巢全滅,團隊過去數月就不時落區,向住戶收集樣本,希望找到本地蝨的特性,期望以生物科技解決蝨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