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
暑期作業聽得多,暑期任務聽過未?
在了解暑期任務前,不如先反省一下「暑期作業」有多大意義?很多學校的暑期作業,不外乎就是一本含中英數、或中英數各發三本的補充練習要學生完成。學生也不外乎就是機械式做題,有些人會在暑期首一星期內發狂做完,然後快樂放假;也有一些人會堆到八月底才發狂去做。但無論早做或遲做,如此操題,學懂的有幾多?
有鑑於此,一些小學開始新思維,老師不派暑期作業,改派暑期任務。其中一間小學今年暑期交給學生的任務,必須完成的包括:讀五本書、每周最少做一小時家務、看英文電影或卡通片、每天做二十分鐘運動。另外學校還擬備幾項自選任務,包括:學習一項新技能、做義工、每天最少閱讀一篇中英文文章、或參觀博物館等等。
這些功課是不是有趣多了?想再有趣一點,不妨參考其他國家的老師會派下甚麼任務。西班牙一位老師去年為學生訂下的暑期任務,包括:赤腳走一般路、大笑到面頰痛、結交兩位新朋友、照顧植物、打電話給三位同學等。
在這堆暑期任務中有一項是越大越難做的,那就是「大笑到面頰痛」。看看高小學生,隨着學業壓力越大,大笑的次數越少。還記得他們對上一次笑到肚痛、笑到抽筋是幾時嗎?人越大,越難大笑,老師提醒學生要「大笑」,多麼窩心!
但願香港所有學校都改用暑期任務取代暑期作業,任務中又包括「大笑」。今天社會的負能量太強,藉着大笑來提升腦內的多巴胺,到新學年再來衝刺吧。
撰文:蘇菲
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