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關係,最近又翻了些歷代NBA「王朝」的資料。能稱作王朝,首要條件當然就是連霸;5、60年代的塞爾特人、90年代的公牛、千禧年的湖人,定必上榜。查看資料時,發現這些王朝球隊都有些共同特質,或是共通點 ;其中一樣較有趣的,就是即使當時球隊戰績優秀,甚至所向披靡,但球員之間總會鬧些不和。
應該說,任何運動,只要多於一人,就起碼會有一個以上的意見;意見不合,引起爭拗,屢見不鮮。近年有杜蘭特(Kevin Durant)和祖蒙特格連(Draymond Green)更衣室口角,過去有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和卡爾(Steve Kerr)練習時講手;講不和,拜恩(Kobe Bryant)和奧尼爾(Shaquille O'Neal)之間的恩怨情仇應該最「著名」(圖)。
千禧之始,湖人在二人的OK連線帶動下重現show time,既華麗又實用;場內精采,場外花生也食之不盡,幾乎隔天就傳出二人反目;最初他們還會「做樣」否認,到後來就索性將不和擺上枱。當時拜恩甚至拒絕在訪問中提起奧尼爾名字,只以「那個大塊頭」來稱呼對方;被問到平時如何和對方相處?拜恩的答案頗為可圈可點:「我們是會交談的。很明顯,我和那傢伙相信的贏球方程式並不一樣,但我渴望勝利,他也希望得到更多總冠軍;理念有別,但我們追求的東西大致相同,就是勝利。所以縱然我們不是朋友,但為了勝利,也會透過對話來解決問題,然後就一同努力,上場作賽。」
後來奧尼爾離隊,那是後話。但起碼三冠期間,兩人都承認彼此目標一致,當中的理論已經很清晰了;再次引用我於社交媒體寫過的一個比喻:Ironman和美國隊長內訌,慘敗而回;後來各自努力,再適時聯手,就取得最終勝利。對理念相同者,實在無必要急於大力批評;認清目標,更加重要。總括而言,其實就是最近很流行的八個字: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文: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