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膽上街守護自己的家

地膽上街守護自己的家

【同心協力】
【本報訊】7.27,很多人為參加國際老婆餅日、悼念李鵬或何韻詩流動見面會等,穿了一身合適裝束來到元朗食買玩一日遊。人群裏,不難找到元朗「地膽」街坊,例如陳燕遐與阿軒。他們都說上周日的元朗襲擊事件,令他們覺得元朗不再安全,但眼見這麼多人湧來元朗,卻令他們在憂慮之餘,也多了戰勝陰霾的信心。白色恐怖下,他們更加堅持要在元朗街頭如常活動,因為只有不害怕,才能守護自己的家。

記者:趙曉彤

遐姐:堅持如常生活還擊恐襲

陳燕遐在元朗住了50多年,在這裏出生,母親是圍村人,父親的父母則是從內地逃難來港,在元朗定居。

她從未搬離元朗,既因為她的親戚全部住在元朗,也因為元朗社區給她的熟悉感。從前,她的母親常常與她到市中心的街市買菜,告訴她哪家豆腐好吃一點,哪個菜檔便宜一點,日用所需,她都知道要在元朗哪裏買到,她覺得在元朗生活「很可靠」。

「黑勢力不代表元朗」

昨天是她的假期。吃過早餐,她如常拉着一架棕色格子手推車,乘輕鐵到元朗市中心買菜。元朗的大馬路,是她小時候已經有的,這五十多年來,她見證馬路兩旁的唐樓拆了,變成高樓,且落成了越來越富貴的住宅,許多人搬進了元朗,而她就是負擔不起元朗市中心的樓價,才會搬到元朗的邊緣地帶。但無論如何,她的生活也不是圍繞着圍村,她的朋友圈子也沒有圍村人,她強調,這星期外界以為的「何君堯代表元朗,或元朗圍村的黑勢力代表元朗」並非事實,「元朗的新市鎮發展了幾十年,圍村只佔了元朗的一小部份」。

買菜後,她先乘輕鐵回家,沿路看見街道頗為冷清,許多商舖今天都不營業了,而處理好這些新鮮蔬菜後,她就換了一個背包,再乘輕鐵轉西鐵來到朗屏站,步行至元朗大馬路,先會合妹妹,再會合其他元朗或非元朗居民。

她說因為這天很多人來到元朗行街、吃飯,她覺得很開心,但人實在太多了,所以她帶了一些急救藥物如膠布和消毒藥水出來,但希望自己不會不小心絆倒而要用上這些東西。

因為住在元朗,即使她不是在元朗站下車,但元朗站仍是她每天出門必經的地方。

上周日,她在港島遊行後如常乘車歸家,當天她一直留意到一些奇怪的細節,如中環站的入口放了一大堆不同顏色的恤衫供示威者取走,但她也是回家看直播新聞時,才知道她所坐的西鐵離開元朗站不久,元朗就發生襲擊。她一直看着直播中途人被打、白衫人離開、警察來了又去、白衫人再來襲擊途人、市民集體去警署報案而警署竟然落閘……她覺得很不可思議,「電影也不會這樣,原來現實比所有虛構情節更加恐怖」。

大批市民昨在元朗大馬路「行街」,向惡勢力說不。

受柳俊江見義勇為感動

但在即時新聞裏,她卻看見不少人如柳俊江等,明知元朗站很危險,卻立即趕過去提供義載或其他幫助,「他們不是有甚麼超能力、好武功,純粹是出於一種見義勇為,有車就開過去,住在附近的就走過去,我覺得是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感動,香港人很勇敢」。

事發翌日,她本來憂慮得不敢上班,她的同事卻主動走來元朗,相約她一起到元朗警署參與報案行動,「我的朋友全是女人來的,大家都是文弱書生,在大學教書或讀書,我覺得當元朗人也不敢回家時,竟然有不是元朗的人敢走出來,是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鼓勵,我覺得7.27的遊行是很有需要,就是要告訴惡勢力、告訴想恐嚇香港人的人,我們不怕」。

於是,即使7.27遊行遭警方反對,她仍舊與妹妹和朋友一起在元朗如常買菜、逛街、吃飯。一如近年波士頓和巴黎經歷恐襲後,當地人如常生活一樣,她認為元朗人和香港人在7.27堅持去做平常可以做的事,過大家應該過的生活,就是對7.21恐怖襲擊的最有力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