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大盜,香港好像沒有什麼出產,悍匪暴徒,倒有葉繼歡張子強作為代言人。
說到世界知名的雌雄黑社會暴徒,首選無人不識的《Bonnie and Clyde》。他們的事蹟被拍成經典電影,由當時最得令的華倫比堤(Warren Beatty)及菲丹拿慧(Faye Dunaway)主演。在美國經濟大蕭條罪惡在明的"Public Enemy Era",他倆領着自己的Barrow Gang,打劫銀行、洗劫油站、搶掠小商店,無惡不作。
Bonnie Parker不必配上Clyde Barrow才有魅力,她自己也是個人物。喜歡寫詩,她的作品包括10首"Poetry from Life's Other Side"。Clyde滴酒不沾,但Bonnie呢,愛戴貝雷帽(beret),口咬一根雪茄,手持一把槍,而且非常喜歡美國威士忌。她的風雲事蹟,包括一邊逃亡,一邊從疾駛的車窗中掉出喝光了的酒瓶。駕車的當然是Clyde。這對死時各身中至少50槍的雌雄大盜。
在那個罪惡年代,如果她一邊飛車逃亡,一邊掉出車窗外的,不是酒瓶,是酒罐,該多煞風景。樽又唔爆、又冇重量、又冇碎片,又冇質感、又冇動感、又冇聲效, 就算酒罐墜地那刻,拍一個超慢鏡close up,都沒有電影戲劇感,多瑣碎。有型浪漫程度,至少減10倍。
酒,還是裝在玻璃瓶好,罐,冇feel。
而我不是說啤酒,是葡萄酒。
美國現在興起罐裝葡萄酒,有Chardonnay、有Rose、有Red Blend、有氣泡酒,總之你熟悉的葡萄品種都有。《教父》導演哥普拉的美國酒莊Francis Ford Coppola Winery,十多年前已推出以他女兒命名的 "Sofia" Blanc de Blancs罐裝氣泡酒,也是美國第一間生產罐裝葡萄酒的酒莊。
罐裝葡萄酒,大部分都沒有年份,甚至沒有指定酒區、酒莊,總之係葡萄酒啦。生產商說,他們想示範:「不論是罐裝還是瓶裝,都不會影響葡萄酒的味道」。
還有什麼好處?他們大打環保牌,說鋁罐比玻璃瓶循環再造更快更易,運輸時重量更輕,都能減低碳排放。
但自相矛盾地,生產商又建議飲用罐裝葡萄酒時,要倒出來,在酒杯,或膠酒杯。
他們說:"With cans, we embrace the artistry of making great wine, minus all the fuss"。美國佬就是美國佬,人家的文化涵義藝術,他們視為姿整。不排除關於葡萄酒,有些人有點snobs、有點煞有介事,或者扮snobs於是煞有介事,但有些fuss,是必須的。
平均$6至$25美金一罐的葡萄酒,取其方便,無可厚非,在泳池畔、在街上,隨開隨喝,輕鬆自在,no fuss。當汽水當啤酒喝,多一個選擇,又不怕打破,又不必手邊有開瓶器,同時把葡萄酒汽水化,一定程度上從法國人手上,奪回一點葡萄酒的話語權,開創另一派快餐式葡萄酒文化?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陳年能力。說「不論是罐裝還是瓶裝,都不會影響葡萄酒的味道的」有點取巧。葡萄酒的香氣味道,包括陳年變化出的氣與味。
銷量大勇,迄今是5千萬美金的生意了,在美國成為了流行熱潮,但以罐裝生產的葡萄酒,可陳年嗎?不得不認,罐裝的,還是買後盡快享受好,沒有什麼陳年可能性。所以,如果貪玩,想喝罐裝葡萄酒,以白酒如Pinot Gris、玫瑰酒或氣泡酒為較佳選擇。
說到包裝,又想起葡萄酒的酒塞與扭蓋之辯論。
為什麼說罐裝的葡萄酒不好陳年?其中一點就是:空氣。又或者,缺乏氧氣。選用扭蓋而非酒塞封瓶的酒莊自己,都知道扭蓋還是用於白酒如pinot grigio、sauvignon blanc較好。扭蓋把瓶口封死,杜絕氧氣進入,確保葡萄酒保爽保鮮。
但如果釀酒是追求更多層次、更複雜的細緻,chardonnay、cabernet sauvignon、Merlot 等,封口還是用酒塞好。酒塞自然地容許的那一點點氧透,有利於架構更宏大、酒體更豐饒之酒,隨年月讓單寧變得世故圓熟,淬練得更細滑。罐裝,同樣辦不到。
美國罐裝酒製造商,說自己既"embrace the artistry of making great wine",又"minus all the fuss"太偷換概念了。釀酒的artistry,說到底,講究陳年,而且你還說明是"great" wine。Great,不是good,不是fair,你夠膽說罐裝葡萄酒是偉大的酒,那特朗普就真的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了。
IG: budmingbud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