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絲帶前線飄揚銀髮族今再守護孩子

綠色絲帶前線飄揚
銀髮族今再守護孩子

【共同進退】
【本報訊】「守護孩子一齊走!」7.21晚德輔道西街上,一群銀髮爸媽手執鮮花,身披絕食者陳伯手寫的「守護孩子」綠色絲帶,手牽手,喊着口號。

稍早前,有白髮媽媽站在防暴警前,唱起《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17歲的少女示威者衝前緊緊擁抱他們,哭成淚人;有與爸媽鬧翻的示威者手上收到一支花……這一夜,二百多名父母親站出來,與孩子共同進退。今日元朗遊行,銀髮爸媽 繼續守護孩子!
記者:鄭祉愉

在7.21當天下午,海富中心絕食站人潮如鯽,陳伯忙着手寫「守護孩子」綠肩帶,義工正高呼:「呼籲在場社工、律師加入我們的守護孩子行動!」天橋下,義工正向簽名的參與者分發「四寶」,頭盔、眼罩、口罩和鮮花,千叮萬嚀「如非必要才用」,警察好辨識緩衝身份。

7.14沙田警民衝突中,絕食多日的陳伯撐着虛軟的身體,前往新城市廣場,成功令雙方停手,警察冷靜。同為絕食者,好鄰舍北區教會傳道人陳凱興受到啟發,急急發起「守護孩子,繼續抗爭」行動,以7至8人為一隊,把銀髮族配上一名社工、牧師和律師等,在警民衝突之間緩衝。

一隊又一隊迅速出發,最終竟有35小隊,約250人參加,散落中上環、金鐘各處,用Telegram群組溝通,報告位置。

一頭華髮的羅太今年60歲,是「和理非」家庭主婦,六四也少去,做夢也沒想過站前線。因銀髮族遊行後探望陳伯,她聞說7.21遊行後有行動商討會,便與另一街坊決定前來,本來還帶了餐墊,怎料現場已整裝待發,遂簽字加入17小隊。

隊長兼社工Ellen於催淚煙來之時,舉手呼籲人群過來疏散。

同示威者齊上齊落

碰巧曾在前線緩衝的社工葉子揚同時簽名,成為隊長,加上另一具社運經驗的杜志權,見六位媽媽,無一人有前線經驗,葉子揚遂簡介大半小時才出發,清楚解釋所有風險,告誡量力而為。Telegram上的行動指引簡單,行動由團隊決定,隊長提供安危分析,遇有分歧,有人衝則同行確保安全。陳凱興指行動自決,但見速龍小隊必撤:「願意站出嚟支持最基本,最理想做到緩衝。」

遭分派到中聯辦前,羅太一聽「好驚」,按老一輩的認知「搞乜都好,(中聯辦)係底線」,可是同隊媽媽人人忐忑,但沒有人退下來。

傘後同路人分化,羅太有心結,自覺甚麼也做不了,為梁天琦等良心犯心痛,足有兩年不看新聞,也接受一國一制,放棄爭取任何事。她一開始也贊成政府修例捉拿殺人犯,直到6.12才下決心不再逃避:「唔可以再離棄學生,唔可以再離棄前線的人……做到乜我都試吓。」7.14沙田衝突當日,羅太那一天看着直播,見陳伯拉着一條白布,擋在警察前調停,反遭推撞,心想「你去到有乜用」,但止不住感動。繼護送陳伯上禮賓府,又參加銀髮族遊行,7.21她刻意撇下家人,獨自前往上環遊行。

一隊人坐港鐵到西營盤站,葉子揚舉着太陽花,領一行人向前走。約8時,警方開始清場,小隊站到干諾道西中與朝光街交界的防暴警察前,示威者已後退。羅太沒戴口罩,拿着鮮花,開始緊張,不知如何是好,與警察你眼望我眼,覷眼後排警員眼神「無奈」,沒想像窮兇極惡,便提議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其他媽媽紛紛點頭。她本來是基督徒,也是6.11晚第一批唱這首歌的基督徒之一。

唱了一次,第二次沒人再唱,她不知哪來的勇氣,話就自然湧出口。「我哋知道你好辛苦,問題唔係喺我哋同你哋之間,係呢個香港變咗啦,唔再係過去我哋熟悉的香港……你哋都希望仔女可以喺一個自由地方成長,我哋同你哋一樣,我哋唔係你哋敵人,希望守護我哋好愛好愛嘅香港,多謝咁多位阿Sir。」說罷不久,有人提醒示威者已後撤,小隊便匆匆跟上。

羅太或是最勇敢一個。另一邊廂,數十米外的西邊街與德輔道西交界,記者跟隨聯合行動的數小隊,從未試過站在警民之間。混亂後撤期間,黑衣示威者不願讓長者殿後,媽媽們勸走:「走啦!我哋只想你平安!你哋走先啦!」一位示威者緊張催促:「我應承你哋,一齊行,快啲(走)啦!」

防暴警將至,沒有人願意讓對方留下,「爸爸媽媽走」之聲此起彼落,有兩名前線示威者強硬拒絕:「走!我哋唔需要你哋!你哋唔走,我哋唔肯走!」媽媽Ava一聽便雙眼通紅落淚,頓時想起7.1立法會示威者抬走死士「齊上齊落」一幕。Ava的子女約20歲,不在前線,她選擇走上前線,「(因為)其他小朋友都係自己仔女,想保護佢哋」。

事前行動原打算在警戒線組人鏈,陳凱興一問多名認識的勇武派,反映「阻住我哋做嘢」、「如果銀髮族出嚟,我哋夾走佢」,協調後改以小隊形式進行。

德輔道西路上,一排銀髮族牽手前行,11隊隊長兼社工Ellen想表明身份,便開始叫起「守護孩子一齊走」的口號。走了一路,沿途有年輕示威者鞠躬,戴全面罩的示威者W(化名)在旁默默守候,他說:「有乜損傷都係我哋(後生仔)好啲,佢哋(老人家)傷唔起,我哋有責任保護佢哋,呢個係我哋使命。」即使違背對方中立緩衝的原意?他毫不遲疑說齊上齊落,有意幫忙,大家是手足,不受傷:「作為後生仔,會過意不去。」

250名銀髮族分成35小隊,在社工葉子揚帶領下喊口號。

不希望再有人輕生

誰說鮮花無用?示威者阿健(化名)正撤往中環,背囊插着一朵鮮花。阿健家人反對示威者,6.12還支持示威者,7.1時已認為年輕人用過份武力,早前他看見17小隊手牽手站在防暴警前,手中只有鮮花,極擔憂,勸婆婆離開,反被送了一支花,說着說着哭了,同伴連忙拍肩安慰:「嗰一下好感動,因為佢哋體諒我哋,以自己身軀擋在最前線。」林鄭自認香港母親,阿健只覺假仁假義,手一指這群綠絲帶:「香港嘅媽媽企喺我哋對面。」

隊伍快走到德輔道西盡頭,一片「(防暴)嚟緊啦!行啦」的催促聲中,兩名少女示威者忽然衝上前,不管傳媒圍攝,緊緊擁抱羅太,眼泛淚光。「佢攬住我,我覺得好溫暖。」17歲的阿晴不斷說好感動,家人6.12後無法再到現場支持,每一次出來前線,都感到害怕,哭着說:「佢哋好似我屋企人,全部出嚟嘅,都係我哋屋企人。」這種「親情」,同樣觸動羅太,明白有示威者家人並不理解。11小隊的徐先生育有三子,得悉近日第五名反送中自殺者正正因為被深藍家人拒諸門外,才輕生,他不想這件事再發生,才走出來,希望自己在場,令他們覺得在做對的事。

9時半,中區警署外,防暴警察推進,示威者迅速退至巴士總站,情況不容許銀髮族站在警戒線。氣氛開始緊張,速龍小隊將至,催淚煙又起。各個小隊且退且行,一邊將所有裝備交給現場示威者,神情憂心,停留在港澳碼頭旁行人路上,僅剩20人。

接近10時,葉子揚和杜志權開咪,指速龍小隊出現,各人自行要決定去留,承擔風險。11小隊中,你一言「擺喺後面,我哋冇用」,我一語「阻住幫唔到」。局勢不斷變化,只有幾人走,留下來的都同意死守信德中心,隨時可撤。葉子揚強調不要有罪疚感:「我哋喺度,好多年輕人有感動的,我哋唔一定要喺最前做盾,才做成事。」事後他再解釋去留決定,一來不清楚各人身體狀況,二來之前已觀察到有零抗爭經驗的長者一度情緒崩潰,不斷哭泣,擔心身心無法負荷。

10時半,因防暴警封鎖信德中心的上環站出入口,逼使大部份人撤退,僅約30人再回到金鐘,凌晨12時再隨陳伯出現,另一伯伯跪在防暴警前,滿臉淚痕。

銀髮族首次走上前線,拿着鮮花,無懼強權。

做對的事心安理得

緩衝角色未竟全功,站不上前線,徐先生只覺遺憾。葉子揚承認對銀髮族緩衝角色,存在期望落差:「唔係對峙,係對戰時,需要機動力。」

陳凱興承認今次行動倉促,但鮮有人站過上前線,領隊難找,今次當儲經驗,又坦承走上前線始終具風險,因此勸不戴裝備,行動指引亦建議解釋是宗教集會。17隊所幸遇上有社運經驗的領隊,記者了解最少兩隊急急出發,覺得迷惘,欠缺簡介,連隊長兼社工Ellen本身做長者服務,第一次上前線,同樣遲疑。Ellen發現曾有婆婆經歷越戰,一眼分得出煙霧彈和催淚彈,應先了解長者背景後安排,但她說:「Feel到佢哋好想做啲嘢,唔擔心自己行到最前,想搵個位置。」

早在19日,陳凱興一公佈「守護孩子」行動,人人質疑,網上facebook留言更指摘他把弱勢社群推出去「做炮灰」,他不同意,指長者也有智慧:「你完全忽視咗佢哋(長者)嘅愛心、自決能力、分析能力,獨立思考,當佢哋冇諗嘢……何君堯話成年人煽動年輕人,都係當年輕人冇獨立思考。」他說,長者也有心水清,看清政權是罪魁禍首,「無法唔走出嚟」。事後有媽媽感激組成團隊,讓銀髮族可安全走出來。

抗爭現場中,銀髮族的存在訴說跨世代的愛。陳凱興記得,沙田新城市廣場陳伯一到,看見他的身影,示威者便停止擲物,警察也冷靜下來。「冇咗理性,運動就完,愛係會令人恢復理性,我哋親眼觀察,相信愛的力量最大。」

10時34分,羅太體力不支撤退後,在上環港鐵車廂內遇上四、五個正在更衣的「細路仔」示威者,聊幾句,得知對方打算走,她回應:「好啊一齊走!」事後她說不想對方因為撤退而內疚:「起碼令佢哋知道走係冇錯嘅。」那麼羅太自己呢?她不假思索答:「冇!因為(今次)我做咗應該要做嘅嘢!就心安理得。」

陳凱興打算今日元朗遊行,再辦「守護孩子」行動。這些7.21的銀髮族和社工均表示會再到,出一分力,問徐先生為何?他說:「(因為我)始終企喺雞蛋嗰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