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講究生活藝術品味,興之所至便會拋出幾句法文,除了一大堆法國時裝品牌和酒莊名字,我們琅琅上口還有問候語「今晚打老虎」,愛好哲學(或愛好周慧敏)更懂來句充滿睿智的c'est la vie。今回《醫字咁淺》也為大家介紹一個法文醫字Déjà vu (按:臨床腦神經學起源自巴黎Hôpital de la Salpêtrière,所以不少相關詞語仍沿用法文)。
Déjà vu 中譯「既視感」,意思是一種強烈的似曾相識的感覺。比方說,你造訪一處全然陌生的地方,縱使從未踏足,但不知何解總有股莫名的親切感,又或者明明素昧平生的人和事,卻覺得同一情景過往確曾經歷,或在夢中,或在兒時記憶,有人甚至解讀為前生所遇(換言之是隔世感應的超能力),那便是既視感了。當然,現實世界沒有超能力,所謂既視感,可以是一種生理狀態,亦可以是一種病理狀態。
先談正常生理,人類記憶存取的樞紐是腦中的海馬體(Hippocampus),這結構猶如電腦處理器,能將平日所見所聞解碼,然後儲入大腦迴路,要提取記憶時,我們也是靠海馬體將其從大腦重組至意識中。由於每次記憶存取也需要經過重組,故難免出現誤差,假使提取的記憶與新增的記憶巧合地相近,大腦便有可能將兩者混淆及產生錯覺,令我們誤認新的經歷為已存在的記憶,即是既視感。影響大腦海馬體的疾病如癲癇症(香港又名「腦癇症」),也能令患者出現經常性恍如既視感的記憶干擾(及被坊間解讀為超能力或靈異現象)。
同樣靈異還有第六感。人類透過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接收外間信息,再在大腦聯繫皮質(Association cortex)加以整合,然後衍變出有意識的對應與行為。所謂第六感,是指大腦在五感或意識以外,對周遭狀況作出的不自覺反應,譬如不安、悸動等情緒變化。有學者認為,腦部其實隱藏着一些神經迴路,讓感官信息繞過聯繫皮質(亦即繞過當事人的意識),直接投射到杏仁體(Amygdala,大腦處理情緒的部位),故此遇到環境變化時,我們或會潛意識地出現一股難以言喻的不安或警示感,這動物本能反射,便是傳說中的第六感了。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