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進出口業面臨寒冬。政府統計處公佈,6月份商品整體出口及進口數字均錄得跌幅,分別連跌八個月和連跌七個月,兩項數據均錄得逾三年最差,當中上月出口貨值跌幅擴至9%。有業界人士認為國際貿易磨擦持續,下半年難有好轉迹象。
記者:黃碧基
6月份整體貨值為3,096億元,較去年同期跌9%,較今年5月時跌2.4%擴大,遠遜預期跌2.3%;6月商品進口貨值為3,648億元,較去年同期跌7.5%,較今年5月時跌4.3%擴大,亦遠遜預期跌3%。今年6月有形貿易逆差552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5.1%。
去年同期基數較大
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表示,今年6月數據遜色是由於去年6月至8月正值中美貿易磨擦的趕貨期,故數據表現不俗,基數較大,惟本港今年開始,無論空運、海運,以至貿易數字的跌幅均慘淡,故錄得大跌不足為奇。何立基預期,「香港係面對一個幾嚴峻嘅問題。」,並指香港貨運下半年不會有好轉迹象,全年預測則難以預計,要視乎中美貿易磨擦進展,以及英國脫歐等因素的影響。
按地區分類,輸往內地的整體出口貨值跌8.4%。至於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出口貨值,錄得最大跌幅的是德國,高達14.4%,其次是泰國,按年跌13.6%,美國則跌6.6%。不過,輸往菲律賓、台灣和英國的整體出口貨值則錄得升幅,分別升33.2%、13.9%和28.6%。
越南成最大受益者
何立基說,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外國買家一直向香港和內地的供應商施壓,要求他們承擔關稅責任,或搬至其他地方生產避關稅,而情況亦反映了越南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他指,今年首季美國從越南出口金額按年增加四成,並預計越南第二季出口至美國的表現將不俗,但指在當地投資新廠或買廠一般需時一年,故預計下半年將會有更多貨物在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地輸往美國。
政府發言人表示,亞洲的製造業活動和貿易往來進一步受壓,使6月份出口貨值跌幅擴大,輸往大部份主要市場的出口均錄得不同程度的跌幅,並指環球經濟偏軟、中美貿易磨擦和其他外圍發展,仍為本港出口帶來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