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eHouse裏的人】氣 數 - 冼麗婷

【WriteHouse裏的人】氣 數 - 冼麗婷

【WriteHouse裏的人】
是不是老了?晚上吃了一碗粥,八時多就渴睡,要不是知道還要看Cable News八時半的《元朗黑夜》,早就捱不住上床睡了。

早點睡,早點放下一天混亂解決不了的問題,早一點清醒,重新振作。天還未亮,四時半恢復知覺,起來閱讀、思考、寫作。有時,還會睡至六時,其實,這是不是更像一個BB仔。

Emily致辭不忘元朗黑夜

心裏多希望能親身看Emily(劉慧卿)在LS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拿社會科學榮譽博士學位,她值得這個榮譽。凌晨五時多,她傳來訊息,告訴我英國下議院就香港問題作緊急辯論。我又想,多希望自己去了倫敦。然後,她傳來一輯《末代港督》。重溫下去,看到她在立法局質問到訪的英國內政大臣,問他英國為何把香港殖民地拋棄,送回一個極權國家手裏,他到底有沒有良心?

「Like a bad penny, I keep turning up.」這是Emily堅持正義價值的方法與哲學。從八十年代初至今,關注香港人出路,她一直要求英國給予香港人尤其是拿BNO的香港人協助。前幾天,香港時間7月23日上午10時30分LSE開始學位頒授典禮,她致辭
時,說出香港回歸22周年「砸碎立法會」的事件,以及剛過去的「元朗黑夜」。

提名授予她榮譽博士學位的Christopher Hughes,是LSE的國際關係系主任。提名的原因是,他認為Emily大半生為推動民主、人權及法治作出努力;在於Emily,追求這種世界核心價值,需要勇氣。

「I am here but my heart of course is in Hong Kong.」典禮前一晚,她深宵online。她鼓勵典禮中的國際學術精英,走出去,幫助世界有需要的人過更好的生活,至於香港人,面對嚴峻現實,已經沒有幻想。「We in Hong Kong, my dear friends, we have no illusions about the very difficult road ahead. And my people have asked me to ask the British government to help them, particularly those who hold the 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passports. 」

1977年9月,林行止已經在政經短評中指出,同年4月,英國人帶上國會的,正正是改革國籍法案,把拋棄英國海外子民合法化。持英國屬土護照的中國裔香港居民,不能在英國有居留權利。今天,Emily拿一個英國著名最高學府的榮譽博士學位,依然毫不客氣,堅持英國人要盡應有之義:「Today Britain will have a new Prime Minister. I appreciate the people here are pre-occupied with Brexit. But I hope you understand Britain has a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eople of the former colony, particularly the BN(O)passport holders. 」

這議題能重新帶回英國議會嗎?在她心裏,不等奇蹟、也不會放棄。她請今天的英國人繼續關注香港問題,最後的鼓掌聲算得上熱烈,而我總好奇,英國人如何消化這個巨大的政治道德責任?公義在心,行為隨心而行。她,是個最不懂掩飾的政治人物。37年前Emily在這所大學,學懂甚麼叫highest form of morality,並在1984年以此質問戴卓爾 。放諸世界,那不僅是一國之利,放諸全人,那不僅是一己之私。正如元朗黑夜,柳俊江看着「落單」黑衣者被白衣人圍毆,不能轉身走去。沙田那天,電視台攝影記者不能讓一個「落單」警員被示威者圍毆。道德、公義、責任,不是放下就會消失的。

波斯尼亞屠殺 荷蘭政府難逃責

前南斯拉夫瓦解,國族獨立、民族主義、矛盾,在聯合國議決看守下,荷蘭政府當年負責駐守波斯尼亞小鎮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a) 的安全保護區,因為沒有履行好責任,要350名穆斯林離開安全區,最終落入塞爾維亞兵手裏,被射殺,埋於千人塚。荷蘭最高法院審判十多年,近日最終判荷蘭政府要負上十分之一責任。可是,人已經死了二十四年了。更深一層看,整個大屠殺約有八千穆斯林被殺,當中的仇恨、憤怒、哀傷,愛恨人性,最無恥最殘酷的都有,最善良最有情的也有。我但願這是小說,因為,小說可以當為虛構。皮毛的採訪,皮毛的閱讀,接觸與聆聽的,都是真事,真感受,令人良心放不下。

世界慘酷,有些人,一夜之間被追殺、姦暴、逃命,然後生死兩茫茫。當天一切怨恨不忿,最終只能是筆下亡靈,甚至沒有細節。而一切無名者的抗爭,都有他們自由意志的選擇。人類的文明,在最壞的時候,總有人性的光輝。

今天香港,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分裂,不過是個決口,我們對每件大事情意見不同,但我們的命運,只會一直互相牽扯共度。從末代港督到今天的預視,從年少無知到今天,作為一個記者,看到為香港問題努力過的種種人物,為公義發聲表達的龐大群眾,感激有你,我想說,我滿足,驕傲香港人如此優秀如此氣節。

香港命不該絕 我們繼續擔綱

如果,香港真有氣數,我看,若從遠遠三十多近四十年算起,留在這裏的人,早就證明香港命不該絕。看香港回歸共產中國就是死定,一國兩制靠不住;跟只看香港是個商港,沒有兩樣,都是沒有計算香港人的力量在裏面。

《末代港督》再重看彭定康,英國殖民者的身影,充滿各種象徵性,如他所言,他的工作,是眾多榮譽與恥辱攸關的問題。所謂的honor and disgrace,國家之光榮與責任,與一個人之良心,讓他帶着沉思離開,帶着一點「憂慮」。

如果是一齣戲,他的對白,精心得留下未了後續,憂患世代,只能由我們繼續擔綱演出。

劉慧卿周二在倫敦獲母校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作家:冼麗婷
fb:sinlaiting.j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