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一群購買了珠海商舖的業主,到位於灣仔的中國中冶(1618)辦公室抗議,指摘公司地產項目「爛尾」,承諾回報近兩年都未能兌現,更發現中冶將整個項目轉至其他公司,疑「金蟬脫殼」。有購買商舖的苦主更向記者明言:「大灣區投資完全係廢話嚟!」
記者:梁延宇
約30名購買了珠海「心海州」商舖的苦主,以香港人為主,亦有澳門及珠海人。甫到達中冶辦公室,即舉起「中國中冶無牌來港銷售CIS(集體投資計劃)要求證監會勒令停牌」的標語,要求與公司的負責人對話。
賣方為中國中冶子企
苦主召集人梁浩基表示,大部份苦主都是在2013至2015年經一間名為「卡都海俊」公司購買商舖,卡都海俊有50%的股權原本由中冶置業(中國中冶子公司)持有,其董事長為黨委書記劉福明,今年1月獲委任為中國中冶副總裁。記者翻查中國中冶2016年報,表明卡都海俊房產開發為合營企業,期內賬面餘額為9.36億元人民幣,已於2016年1月處置。
梁浩基指出:「買嗰時好吸引,承諾八年有49%的回報,頭兩年5厘、再三年6厘,再三年7厘,即係1,000萬就可以拎到490萬回報。」可惜項目原定2014年完工,中冶置業卻在2016年1月突然從項目撤資、法人由劉福明改成鄭洪,項目亦停止開發。據知當時項目有委託中原、美聯等地產中介協助銷售,估計苦主過百人。
記者到「心海州」現場視察,沿港珠澳大橋出關後,約15分鐘車程到達,附近街坊指此區不屬高級地段,只是平民小區。採訪當日正夕雨天,記者發現門口有雨水如瀑布般從天井流下,地盤亦沒有保安把守,可隨意進入。四周棄置不少泥頭及垃圾,加上積水關係,引來大量蚊蟲滋生。原本計劃兩層的建築,連接樓梯部份因停止施工,不少扶手未裝上。
記者曾翻查當地地產網,發現以實用面積計,附近商舖每平方米賣約4萬多元人民幣,對比苦主所示每平方米逾10萬元人民幣貴逾1.5倍。該名地產代理坦言差價甚遠已不是問題:「放都放唔到、係浪費,(舖位)已經無用、無人敢接手,買咗等於蝕!」
苦主疑簽「陰陽合同」
接受採訪的楊小姐稱,以216萬購買實用面積約17.42平方米商舖,與兩位友人都疑似曾簽署「陰陽合同」,她指:「當時話分兩張合同簽,一張係買賣合約,另外一張叫協辦費,話要嚟慳稅(與早前范冰冰報道的陰陽合同相似),之後就話退番49%就係依part!」她們回想買賣過程有很多漏洞,但無奈「人已入咗隻船」。
港人苦主陳先生亦表示,在2014年經內地地產代理購買一個小型商舖,投資額200萬元,他憤怒指:「嗰啲咩一帶一路、大灣區投資,完全係廢話嚟,千祈唔好信!」他又表示對中國的司法沒有信心,故不會到珠海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