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煙下槍聲四起  示威者變活靶

濃煙下槍聲四起  示威者變活靶

【採訪手記】整晚槍聲不斷,到底開槍是否合理,警方自有辯解,但記者目擊最少四下冷槍。第一槍,完全無預警。當時一輪催淚彈攻勢,人潮退到林士街停車場,有人燃點雜物,發出零星火光,幾個記者,包括筆者亦上前拍攝。突然間「砰」一聲,我身旁一塊路牌發出巨響,人群尖叫散開。起初我還以為是催淚彈,但等了一會仍沒有煙,心裏一沉,知道這是更大警號。有人尖叫「出子彈呀!」停車場出口一排石壆,變成所有人的避難所,真的,就像戰地一樣。平靜後,我望向百米外的警方防線,不見橙旗。

示威者重新集結,壓向警方防線,記者在停車場樓梯欄杆拍攝。警方發射幾輪催淚彈,即使戴着豬嘴口罩,但濃煙仍密得叫人窒息,令人咳得喘不過氣。

當時現場仍然白茫茫一片,忽然聽到兩三響槍聲,有一槍「噗」一聲打到停車場牆身。記者們立即離開欄杆,走到樓下暫避,心裏立即質疑:「咁大煙仲開槍,係想射邊個?」

開槍指引蕩然無存

餘下兩槍,是示威者築起傘陣,步步後退、沒有衝擊之下而開的。其中一槍,有一名站得較遠離人群的青年,蹲在雨傘後後退,忽然砰一聲,子彈打中他的雨傘,橡膠頭在地上滾動,嚇得這名青年幾乎往後跌倒。

警隊有嚴格開槍指引,包括不能瞄準頭部,但問題是濃煙密罩,記者連面前數米也看不清,警方如何確保開槍不會誤爆示威者或記者的頭?示威者不斷後退,為何警方仍要當他們活靶一樣射?
■記者歐陽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