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會參議院改選昨日舉行投票,是日本踏入「令和」時代以來首場全國大型選舉,焦點落在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執政聯盟,能否獲得推動修改和平憲法公投所需的三分二「超級多數」議席。初步點票結果顯示,執政聯盟穩得過半數議席,但修憲派未能取得「超級多數」,令安倍修憲大計受挫,但他聲稱多數選民支持繼續推進修憲討論。
日本參議院每三年改選約半數議席,今次改選後總議席數目為245席,較2016年的242席增加3席,至2022年會增至248席。今次朝野各黨派爭奪124個改選議席,包括選舉區制的74席,及比例代表制的50席,共有370人角逐。逾4.7萬個票站當地昨日早上7時開放,投票至晚上8時結束。外界視今次參議院選舉為首相安倍晉三過去六年半執政的信任公投。
執政聯盟獲過半議席
截至當地時間今凌晨,《朝日新聞》網站的點票結果顯示,自民黨與聯合執政的公明黨一如選前預期,至少取得改選議席過半數的69席,連非改選的70席穩過半數,如無意外,安倍到11月將成為日本歷來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執政兩黨連同日本維新會等修憲派則暫得77席,連非改選共156席,離「超級多數」門檻164席尚差8席,但只剩7席未有結果。
執政聯盟和反對派在修改戰和平憲法存在分歧,隨着自定2020年修憲期限將至,作為自民黨總裁的安倍在投票前夕馬不停蹄拉票,他主打安定牌,強調修憲重要性,指為了令自衞隊是否違憲的爭議畫上句號,須努力將自衞隊寫入憲法,甚至批評反對派拒絕辯論相關議題。但傳媒調查發現,反對派和選民則更關注經濟議題,包括增加消費稅及公共養老金等。
安倍在兩次推遲將消費稅從8%提高到10%的計劃後,無理中美貿易戰可能對經濟前景蒙上的陰影,計劃在10月重新提高消費稅。「安倍經濟學」過去六年半將日本經濟帶回復蘇之路,但增長仍然緩慢。另一方面,在人口迅速老化的情況下,公共養老金制度也成為今次選舉的一個主要議題,雖然政府目標是建立長者活到100歲而無財務擔憂的社會,但金融服務機構小組估計,活到95歲的夫婦需要儲備約2,000萬日圓(144.9萬港元)資產才能生活,但由於政府拒絕接受小組的報告,令反對派有充足理由炮轟政府試圖掩蓋養老不力的事實。
共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