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我們風雨同路 - 黎智英

年輕人,我們風雨同路 - 黎智英

年輕抗爭者,你們沒有大台,利用Telegram等社交媒體,做到比有大台更目標明確,行動有條不紊靈活快捷似流水,開創了運動的新紀元,令人歎為觀止。這是你們的智慧。若不是6.12你們圍堵住立法會大樓,林鄭強硬闖關,繞過立法會一般程序通過二讀,《逃犯條例》修訂可能被通過,香港已經玩完了。是,你們做了些牙煙令人擔憂的事情,若你事前問我,是否同意撞破玻璃門闖立法會,我是會不同意的。但是看到你們做了,儘管有些破壞,也是為了對通過不少惡法的立法會這邪惡象徵的表態。你們的克制、紀律和互相關懷,感動了我,我不僅同意而且折服了。你們的勇氣和智慧鼓動人心,贏得了我們的信心和讚許,你們已成為我們的「大台」,帶領我們堅定地走在抗爭的路途上。

7月14日沙田大遊行,示威者想離開但被警察阻塞了退路,在困獸鬥的驚恐激動下,一群示威者衝埋去,圍住一位倒地的警察狂踢狂打,雖然有位記者用身體護住警察擋着示威者的圍攻,看影片時我忍不住有痛快的渲泄感。噢!我對示威者被困獸鬥壓抑下的情緒,感同身受入戲太深了,太激動太情緒化了。不,邪惡的是制度而不是警察,林鄭才是加害者,警察不是,警察也是被擺上檯的受害者。我們是自由被剝奪走上街頭抗爭的受害者,警察何嘗不是被林鄭泡製的警民矛盾,推在前線犧牲的受害者。我們的敵人是林鄭和她背後的老闆,不是警察,他們是被林鄭擺上檯,甚至想犧牲一兩個來替她民情翻盤的對象。我們和警察都是被制度,只不過是擺放在對立位置的受害者。邪惡的是制度,警察不外是擺在邪惡前面的「惡棍」。林鄭就是要我們攻擊警察,加深警民矛盾,墮入她想翻盤的圈套。我們不能中計。從現時運動愈發激烈的發展看來,走在前線抗爭的年輕人,與警察衝突爆發悲劇會一觸即發,我們千萬要小心啊!我們要是一時衝動打瓜一兩個警察,墮進了林鄭的圈套,我們的抗爭運動就玩完了。我們還是be water從林鄭圈套的魔爪穿梭,以流水般靈活浮流的智慧化解這矛盾,我們是有選擇的。既然是一場漫長的鬥爭,我們不能將一個戰役的勝負作為一個終結,否則我們會氣餒、失望、憤怒而暴躁,令情緒爆發走往極端。但是,我們還有一條漫長抗爭的路要行呢。

是的,儘管是一場漫長的戰爭,只要是一場戰役的挫折,我們都會有失敗的沮喪。沮喪難免,挫敗卻不必。只要我們追求民主自由的目標明確,不屈不撓地堅持,怎麼會是失敗呢。雨傘運動坐在馬路上79天,最後被打垮黯然地被警察清場,而且九子被控告,我們是「失敗」了,志氣消沈了一段頗長時間,然而沒有那次的「失敗」,看穿了政府剝奪我們普選權利的專橫,徹底失望下沈澱的情緒,怎會爆發我們今天萬眾一心,對政府不存僥倖堅定不移抗爭到底的能耐呢?沒有經歷過79天被打垮的疲憊,我們會領悟到今天似流水靈活應變的智慧嗎?我只能說,傘運令我們失落,卻沒有失敗,我們從中得益良多。因此我們不必介懷失敗,為戰役的挫折而沮喪,失敗又怎樣?禍兮福所倚,世事看遠大些便看得清楚,隧道的盡頭往往閃耀着曙光。

是的,每一次抗爭行動被警察衝擊蹂躪後,隨即是筋疲力盡的失落,而另一個抗爭行動又已迫近眉睫。頻頻的抗爭行動,密密打擊後的失落,人自然變得焦慮和擔憂。不過我們並不孤單,我們是千萬人的共同體,互相感動和啟發着,與我們風雨同路有千萬人,只要我們想到「成功有我,不必在我」便不感到寂寞,感受的壓力會舒緩許多。千萬人圍爐的溫暖,會令我們樂觀和開朗許多。我們或許不能像某些人說快樂地抗爭,最少我們可以樂觀其成,對最後的勝利喜出望外。樂觀是看得遠大,讓時間變成我們的力量。

面對十四億人的中國,我們只有0.5%人口的香港人,是孤立無援的,我們必須爭取與我們分享同樣價值觀,自由世界國家的支持,讓中共在世界輿論和關注下,不敢對我們強橫妄為,是我們以後維持現有自由和生活方式的唯一途徑。秉持着與大陸中國人不同的價值觀和對自由的抱負,我們是與別不同的。我們必須珍惜這份不同的氣質。這氣質便是我們的道德力量。我們這次抗爭行動贏得世人的讚賞和支持,就是我們對抗獨裁者專橫展示的道德勇氣。林鄭設下的圈套就是要我們喪失這道德力量,我們必須謹慎行事,在警方暴力的衝擊下,仍然堅守着情緒和理性的平衡。以暴易暴我們只會墮入圈套,失去了世人的支持,和使我們的抗爭行動走入倔頭路。

年輕人,兄弟爬山,我們不指責、不割席、不篤灰,但請謹記我們也是風雨同路,我們也要不流血、不受傷、不被捕,因為我們一個都不能再少,我們都有責任去保護每一位同路人:示威者、記者、警察、途人……請你們三思而後行。

此刻,我想起了反送中示威者梁凌杰先生的遺言:「我們不是暴動,Make Love, No Sh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