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競賽 爭奪太空資源

中美競賽 爭奪太空資源

50年前美蘇太空競賽很大程度是爭國威。新一輪登月競賽則多了資源爭奪戰意味,爭霸主角換上美國和中國,還有多家私營航天公司。

雖然特朗普想跳過月球載人直奔火星,但重登月球建立基地仍有現實以至商業意義。首先,在月球背面建立觀測台,可避開地球反射太陽光和無線電干擾,會比任何地面和軌道望遠鏡都強力。另外,現在各方視為必爭之地的月球南極,存有大量水冰,可分解成供太空人維生的氧,以及可作火箭燃料的氫。

擬月球開採稀土

月球的採礦潛力亦引起各界興趣,其中一大討論是將月球稀土供應地球的可行性,前提是有令運費大減的技術出現。摩根史丹利早前估計,太空相關生意現時對全球本地生產總值貢獻3,500億美元(2.7萬億港元),2040年將增至1.4萬億美元(10.9萬億港元)。

中國嫦娥工程總指揮葉培建曾指「宇宙是個海洋,月亮就是釣魚島,火星就是黃岩島」,令西方警惕中國有插旗佔據之意。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4月稱,中國將在十年內完成載人登月。美國副總統彭斯3月則宣佈要在2024年前再派人登月,令太空總署受壓要加快新一代火箭和太空船研發進度,藍色起源公司提出以「藍月」登月器配合,SpaceX也宣佈最早2021年發射可登月用重型火箭。
美國《時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