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背景》
鍾先生和太太任職會計師10多年,月入分別4.8萬元及4.5萬元,育有一名4歲兒子。鍾先生上年細屋換大屋,購入一個市值900萬元單位,需要償還30年按揭貸款470萬元,現時每月供款1.8萬元。鍾先生手持100萬元現金,股票約80萬元,主要為藍籌收息股,每年收息約2萬元,另與太太有合共110萬元強積金。
開支方面,鍾先生一家每月花費約7萬元,包括一般支出2萬元、供樓1.8萬元、父母家用1.5萬元、兒子學費雜項7,000元、私家車支出6,000元及保險4,000元。每年平均儲蓄約30至35萬元,連花紅計。
《理財目標》
鍾先生表示,由於太太想爭取多點時間照顧年幼兒子,打算一年後轉為兼職,屆時她的收入至少減一半,此舉會令家庭儲蓄能力大減。他們有兩大目標,第一是儲錢供養兒子於大學時期到海外升學(英國或澳洲),預計花費100萬元;第二是若財政狀況許可,二人欲55歲提早退休享受人生,亦期望退休後靠投資維持每月約2萬元收入。鍾先生想請教理財專家如何達至以上目標?投資車位是否一個好方法?他個人未必選擇投資物業,因擔心首期不夠及遇上租霸。
鍾先生和太太從事會計業務,每月收入合共9.3萬元,每月支出7萬元,即每月可儲蓄2.3萬元,連同花紅,每年平均儲蓄約30至35萬元,即每3年便可儲蓄約100萬元,儲蓄能力十分高。然而,以鍾先生和太太現時財務狀況,要達到以下4個目標,似乎有一定難度。
這4個目標包括:太太打算一年後轉為兼職工作;儲蓄給兒子往海外升讀大學;鍾先生欲55歲提早退休;退休後每月有約2萬元收入。
退休靠投資月入兩萬
現時鍾先生和太太的資產組合,包括430萬元(扣除樓按)自住物業、80萬元股票、100萬元現金及110萬元強積金,總值720萬元。假設二人的強積金到65歲(或申請提早至60歲)取回,用作償還物業按揭,便餘下180萬元股票和現金用作投資,為退休生活作準備。
鍾先生和太太期望退休後每月約有2萬元投資收入,假設不把自住物業用作申請安老按揭,應用「300法則」,便需要擁有600萬元(2萬×300)資產,每年賺取4%回報,可產生24萬元收入,即每月可用2萬元。加上預算海外留學費用約100萬元,合計需要700萬元才足夠讓兒子留學,以及夫婦二人提早退休。
雖然鍾先生和太太的儲蓄能力十分高,但太太若一年後轉為兼職工作,收入將減少一半,即每月收入減少2萬多元,到時一家的儲蓄能力大減,每年平均儲蓄將跌至10萬元左右。而現時手上擁有180萬元資金,一年後增加30多萬元,到時便有210多萬元,要在隨後14年(即鍾先生55歲時),連同每年10萬元儲蓄,增值至700萬元,確實有一定難度。這還未計算每年約2%至3%的通脹,15年後大約需要1,000萬元才可以足夠應付留學費和退休生活。
因此,筆者建議鍾太太可以等待多3至5年才轉為兼職工作,令家庭可以增加儲蓄至少100萬元,而鍾先生亦可考慮延遲至58歲或60歲才退休。現時兒子不過4歲,大學畢業時約22歲,到時鍾先生58歲,供書教學完畢,兒子開始工作,故此選擇58至60歲時退休就比較安心。
至於投資工具,由於夫婦現時已擁有一層約900萬元市值自住物業,故不宜再增加物業(包括車位)方面的投資。鍾先生可以把75%流動資金用作分批吸納藍籌股票,餘下25%用作定存;到50歲後,便逐漸降低股票的比重至50%或60%。上述組合每年大約可以帶來5%至6%的投資回報(利息、股息和升值)。加上每年的儲蓄,應該可以在18至20年後增值至1,000萬元左右。
林本利(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
想搵救兵?即刻Inbox investMAN facebook專頁( http://fb.com/investMAN.hk ),獲編輯選中的申請人,會有專人聯絡你。所有資料,絕對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