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學者推算:紅磡站月台二千鋼筋被剪

港大學者推算:紅磡站月台二千鋼筋被剪

【本報訊】經過逾年調查,港鐵前日終公佈沙中綫紅磡站的「全面評估策略最終報告」,不過對於最初由《蘋果》揭發、掀起整個工程醜聞的剪鋼筋問題,報告卻輕輕帶過,未交代實際評估。《蘋果》委託港大學者按港鐵的抽樣調查結果推算,單在東西走廊的月台層板,被剪鋼筋最多達2,000支。

港鐵報告顯示,就紅磡站鋼筋與螺絲帽接駁情況進行的開鑿石屎檢測,在東西走廊月台層板抽驗102個樣本,其中12個無法檢測,25個樣本不合格,推算出整體不及格率為36.6%;而在25個不及格樣本中,發現有3個樣本鋼筋被剪短;南北走廊月台的99個樣本中,則另有2個樣本鋼筋被剪。

剪鋼筋是否「有系統進行」一直是爭論焦點,獨立調查委員會早前在中期報告稱屬「個別事件」,港鐵報告則未有交代抽樣結果反映的推算數字,僅稱剪鋼筋「並不普遍」了事。《蘋果》委託港大統計及精算學系教授李文昇,據港鐵統計方法,以95%置信水平計算 ,推算出單在東西走廊月台層板,整體最多有8.4%鋼筋被剪。以該層板以23,500個螺絲帽接駁兩側連續牆計,被剪短鋼筋最高可達1,974支。紅磡站分判商中科興業董事潘焯鴻表示,結果印證自己一直堅持鋼筋「有系統被剪」正確,「隨意個人剪就唔會剪千幾支出嚟」。他指當時憑經驗估計有5%鋼筋被剪,比現時推算結果更低,「證明我哋中科估計仲保守㖭」。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指情況非常嚴重,質疑並非手工問題及單一事件,而是有人指揮或趕工所致。抽樣檢測發現3支鋼筋被剪,看似數量不多,但若以港鐵同一統計方式計算,其實為數不少,促請港鐵及政府調查及追究責任。

降低承載力要求增風險

此外,港鐵對紅磡站更改了多項原有設計假定,做法亦被工程師質疑。例如車站的地下結構,原設計為應付地下水壓,要求額外預留40%承載力,港鐵現卻將要求降低,僅額外預留5%。資深土木工程師倪學仁指預留承載力是應付颱風、暴雨等情況,批評做法令車站面對的風險增加。至於南北面隧道及列車停放處出現大批檢查及測量申請表格(RISC Form)缺失問題,港鐵調查時翻查施工照片、日誌及監督人員的WhatsApp紀錄作「客觀證據」,嘗試核實缺失表格的工序亦有監督。不過,報告披露大量缺失表格的工序根本找不到監督證據,其中列車停放處的扎鐵工序,有181項即近半缺失表格工序完全找不到可佐證紀錄。倪學仁指情況不能接受,認為港鐵應鑿開石屎檢驗。

由於南北隧道及列車停放處紀錄殘缺不齊,港鐵在評估結構安全時,索性將紅磡站的平均缺陷率套用到整個地盤。倪學仁指此做法是假設所有不及格接駁是平均分佈於整個地盤,但實際上問題可能集中某一區域,「問題螺絲帽集中嗰部份,不及格比率可能會更高,但又用咗平均值,即係偏低嘅比率去計算,嗰部份嘅結構就變咗唔安全」。就上述疑點,港鐵未有正面回應,只稱兩份報告內容經政府及其專家顧問團檢視及接納,亦已向調查委員會提交。
■記者伍雅謙、梁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