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伊波拉擴散世衞列緊急事件

剛果伊波拉擴散
世衞列緊急事件

世界衞生組織(WHO)前日宣佈,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的伊波拉疫情擴散,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這是只在出現最嚴重疫情時才會使用的罕見名稱,過去世衞組織只作出過四次同類確認。

伊波拉病毒會引起一種人畜共患的出血性傳染病,接觸被感染的動物或被感染人士的體液、血液或器官會受到感染,死亡率達50%至90%。剛果自去年8月爆發疫情,截至本月中已錄得確診病例2,418宗,當中死亡個案有1,582宗。

世宣佈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波拉疫情擴散,構成國際關注突發公共生事件。美聯社

恐蔓延至非洲多國

這期間疫情主要在該國東部偏遠地區,直至本周,北基伍省首府戈馬出現首個確診死亡個案,死者是一名傳道人,據指他之前在一個疫情嚴重的城鎮曾接觸幾名患者,其後用假名以隱瞞身份避免衞生檢查而進入戈馬。

戈馬出現首宗死亡個案,令專家大為關注,因為戈馬這個有約200萬人口的大城市,接近盧旺達邊界,是有碼頭和機場的交通樞紐,有如通向非洲大湖地區(泛指剛果、布隆迪、盧旺達、烏干達、肯雅與坦桑尼亞等)的「大門」。假如伊波拉疫情在當地擴散,情況不堪設想。

世衞前日為此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會後世衞總幹事譚德塞宣佈有關決定,呼籲「全球須關注今次疫情,並與剛果合作,尋求盡快結束疫情」。前日在戈馬通向盧旺達的口岸,有廣播叫旅客用現場添有漂白水的水洗手,穿黃背心的衞生人員替旅客量體溫。有民眾表示擔心。一名經常到烏干達做買賣的46歲男子自言已接種疫苗,但擔心「邊境關閉影響經濟。衞生部和世衞得盡快結束疫情」。

其實今次疫情爆發以來突發事件委員會已三度開會,但即使上月首次發現鄰國有感染個案——有一家人在剛果出席因伊波拉病歿親屬的喪禮後將病毒帶到烏干達——委員會都未認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一些國際衞生專家認為是反應太慢。

剛果民主共和國一名伊波拉病毒死者在穆斯林墓地落葬。美聯社

專家指世衞反應慢

伊波拉病毒在2013年至2016年間曾在西非肆虐,奪走逾1.1萬人命,被確認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其後研究伊波拉疫苗有成果種,至今在疫情影響的北基伍和伊圖里兩省已有逾16萬人接種,專家樂觀希望今次疫情會較易受控。然而,該區局勢長期動盪,社區對衞生工作欠缺信任,對阻止疫情是強大阻力。

剛果衞生部長前日表示接受世衞決定。「無國界醫生」則呼籲要評估應對措施是否有效。國際紅十字會期望「國際終於關注這個危機」。香港政府昨日宣佈啟動「伊波拉病毒病準備及應變計劃」下的戒備應變級別,呼籲市民如非必要應免到訪受影響地區。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

一名電單車司機在伊波拉疫症檢查站清潔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