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知會手腫,我寧願不切除淋巴結!」這位病人的說話,是廿多年前,還未有前哨淋巴結手術的年代所說。
那個時候,腋下淋巴結切除,是所有乳癌手術的必要步驟,目的是清除所有有可能受癌細胞影響的部位,而腋下淋巴結的狀況,是決定乳癌期數及估計存活率的重要數據。
腋下淋巴結切除,一般指腋下三組淋巴結,切除兩組,通常割掉的淋巴結數量,由十多至廿多顆。由於乳房及上肢的淋巴液,同是經腋下淋巴結,循環返回心臟。當切除淋巴結後,上肢水流受阻滯,身體會產生淋巴線旁道,紓緩淋巴液的集結。但有部份病人不能成功形成淋巴腺旁道,便會引致手腫情況出現。
淋巴水腫引起上肢腫脹,不單是外觀問題,阻塞的液體會固體化,變成皮下脂肪層增厚,若有蚊叮蟲咬,淋巴液不流通,便容易引致發炎。病人需要住院卧床,吊起上肢,讓地心吸力促進淋巴液循環,更要打抗生素,每一次發炎,又破壞多些淋巴腺,於是入院次數又增加,對病人生活影響不少,難怪上述病人後悔自己的選擇。
香港乳癌基金會的統計,若做了標準淋巴兩組切除,再加電療,有三成病者會產生淋巴水腫。有見及此,基金會的病人支援服務中心,十年前已派護士到海外受訓,成為淋巴水腫治療師,成立淋巴水腫服務,教病人防患於未然,定時做淋巴按摩及定期量度上流指數,有上升的趨勢,在未肉眼見手腫,便加入淋巴治療的結紮方法及帶壓力手套,避免不能逆轉的水腫。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