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不合】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硬推送中條例受挫即遺忘初衷,未有再提出解決台灣殺人案的方法,工黨張超雄早前提出修訂《逃犯條例》私人草案,容許一次性向台灣移交逃犯,不用送中亦解決到台案;但有關做法引起反惡法市民恐慌,擔心惡法伺機重生,面對社會廣泛憂慮,張超雄決定撤回該私人草案,並向公眾致歉。有學者認為今次事件反映抗爭者對港府和民主派的信任仍然薄弱,而張的做法亦可能只是「斬腳趾避沙蟲」。
記者:呂浩然
張超雄早在6月下旬就提出修訂《逃犯條例》的私人草案,草案亦於本月5日獲律政司發出法律草擬證書,有別於港府修例版本,張的草案只解除香港不能移交逃犯到台灣限制,保留了不能送中;同時張亦保留現時《逃犯條例》中,立法會有審批權機制。
市民恐惡法還魂重生
消息前晚經個別傳媒報道,即引起社會各界擔心,港府或建制派會藉其私人草案「偷雞」,將已「壽終正寢」的送中惡法還魂重生,張超雄昨日上午立即見記者解釋,強調私人草案由他提出,一旦港府或建制派提出「惡劣修例」,他可即時撤回草案,而有關草案是香港法例,只容香港移交逃犯到台灣,不能將流亡台灣義士、政治犯引渡回港,而且港府要重推送中惡法,大可隨時恢復有關草案提交立會程序,與他的草案無關。
不過,張解釋仍然無法釋除坊間疑慮,昨日近傍晚6時,他再會見傳媒宣佈撤回草案,指提出私人草案是考慮到台灣殺人案疑犯10月獲釋,故此希望替案中死者家屬伸張公義,但承認現時提出草案與反修例運動時機不配合,可能令運動失焦,加上自己誤判民間反應,「估唔到風高浪急到咁」,故此要向公眾致歉。張又批評林鄭月娥,民間的憤怒、擔憂已經到極點下仍然「龜縮」,認為今次他撤回自己的草案可向林鄭起示範作用,希望林鄭也回應民間五大訴求,撤回港府的修例草案。
尹兆堅:為林鄭做典範
同樣有提出私人草案去解決台案問題的公民黨黨魁楊岳橋和民主黨尹兆堅,均尊重張超雄的決定,並讚揚張為林鄭作了好典範,可見撤回草案不是難事。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今次事件反映抗爭者對民主派的信心仍很薄弱、社會仍很敏感,畢竟雨傘運動時本土派與主流民主派一度對立,即使目前關係「好咗」,也不能期望一下子變得深厚,民主派應當小心這點。此外,蔡子強覺得張超雄的撤回是進退失據,因為不少人都知道張的原意只是想解決台案問題,有市民也會覺得處理台案無可厚非,所以張因民意反彈就撤回私人草案是「斬腳趾避沙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