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像變了警察國家。那麼,警察起源又是怎樣的?
1900年,清廷敗於八國聯軍之役,《辛丑條約》規定天津不准駐軍,堂堂首都門戶豈可不設防?於是,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想出仿效洋人police,巧立名目,不叫士兵,叫警察,乃為中華有差佬之始。
我說盧偉聰似袁世凱,倒不在這件事。
常言道「揭竿起義」,秦朝嚴禁私藏軍械,搭棚用的竹竿或旗竿卻總有,被官逼反的陳勝、吳廣,便率領群眾揭去旗竿的旗,當作棍棒使用。冷兵器時代,棍棒對刀劍,仲有得鬥吓;進入熱兵器時代,平民百姓即使識齊十八般武藝,血肉之軀難敵炮火。所以,清末志士一係自製炸彈(常常失敗),一係策動新軍倒戈,否則辛亥革命不會成功。
新軍,以袁世凱在天津小站所練者為主。當時格局與現在相近,武昌起義,革命黨與清廷對峙膠着,無知老婦(隆裕太后)眾叛親離,高官各懷異志,唯派新軍南下鎮壓,袁世凱成了她救命稻草。正如林鄭乜都唔回應,獨撐警隊,其實向差佬乞憐,蓋亦已再無可依賴了。
袁世凱審時度勢,選擇與志士和談,反過來逼清室退位,民國遂建立。一方面固然出於個人野心,整體而言則因為新軍既受新式訓練,不乏知識份子,明辨是非的。今天,警員大多數來自毅進仔,像柏林仔那些HKU仔呢?真甘心為虎作倀?莫非不知林鄭故意加深警民矛盾以自保權位嗎?
回顧歷史,袁世凱後來種種賣國行徑永釘恥辱之柱,但單以新軍就南北和解一事而論,效果是即時停止內鬥,救蒼生於水火,居功厥偉。時勢造英雄,總捕頭盧偉聰其有意乎?爆冷接管特區唔出奇。掉轉來說,林鄭孤注一擲,血本盡押在差佬,甚至開到口效忠,難道唔驚尾大不掉、武人干政、演變成北洋軍閥?以史為鑑,她科科第一怎考的?
抑或,我諗多咗亦諗叻咗盧偉聰和林鄭?西環太上皇,港人治港尚且談不上,打工出糧心態,豈會以江山百姓為念?前綫敗類,更加是拼命三郎石秀罵的「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他們只關心超時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