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作餌 鐵籠常關 毒藥包膠 懶理垃圾食環署嘥公帑 四千元滅一鼠

番薯作餌 鐵籠常關 毒藥包膠 懶理垃圾
食環署嘥公帑 四千元滅一鼠

【《蘋果》踢爆】
【本報訊】香港鼠患嚴重,過去一年已爆發6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食環署年花兩億公帑防治鼠患,但每年卻僅捕獲4.4萬隻老鼠,平均滅一鼠要花逾4,500元。《蘋果》訪問中港滅鼠專家,並直擊長沙灣、土瓜灣、荃灣等鼠患黑點,發現食環署捉鼠方法至少有四大錯誤,包括長期使用欠吸引力的生番薯做鼠餌、捉鼠籠生銹損毀或「門常關」、毒鼠餌以密封膠袋包裝致老鼠難以吃下,加上未有清理後巷垃圾廚餘致老鼠滋生。消息稱食環署正測試新的高科技捉鼠器材,並於部份黑點試用新餌包括雞頭、鵝頭,望更有效滅鼠保障市民健康。
記者:林穎嵐 林熊 徐雲庭

食環署外判商改用雞頭(小圖)鵝頭等新鼠餌後,早前放在荃灣楊屋道街市一帶的老鼠籠一晚內即捉到三隻。

食環署2018年捕獲及收集到44,378隻死鼠及活鼠,較前年增8.1%,污穢後巷林立的長沙灣區為鼠患最嚴重地區,去年捕獲6,094隻老鼠,較前年大升45.9%,令人憂慮。為亡羊補牢,食環署5月20日起已展開為期3個月全港滅鼠大行動,並在各區擺放大量老鼠籠及毒餌。但記者近日巡視土瓜灣、長沙灣及荃灣等鼠患黑點,發現鼠患仍嚴重。

以土瓜灣北帝街及鴻光街一帶後巷為例,上址放近20個食環署外判商的老鼠籠,但幾乎全部都使用老鼠不愛吃的生番薯做餌,根本沒老鼠上當,每當假期前夕更疑有工人把鼠籠的門關上,滅鼠成效成疑。

改雞鵝頭作餌始見效

另一黑點長沙灣永康街後巷,食環署外判商雖已擺放了約10個老鼠籠,以及約20包放在密封透明膠袋內的毒鼠餌,但記者晚上仍見到約10隻老鼠橫行,牠們不理捕鼠籠;另外毒餌被膠袋包着,故亦沒有老鼠問津。上述鼠患黑點的共通點是衞生惡劣,常有積水、垃圾、廚餘及廢紙皮,令老鼠容易匿藏及繁殖。

荃灣楊屋道街市附近後巷鼠患更猖獗,商舖投訴部份老鼠大如貓,更入舖內咬爛電線,但上址鼠患近日出現轉機。7月3日晚,記者發現河背街、川龍街一帶,突出現了逾50個食環署外判商老鼠籠,籠內更出現了中港鼠王公認是吸引力較高的鼠餌,包括雞頭、燒鵝頸及燒鵝頭等,消息人士稱原來部份外判商已悄悄試用不同新餌望加強滅鼠效果。翌日清晨外判商人員前來檢查時,記者確認一晚之內,放入新餌的鼠籠成功捉到3隻活鼠,證明新鼠餌吸引力遠勝傳統生番薯。

引入夜視鏡監察黑點

《蘋果》訪問中港兩鼠王,兩人同認為本港黑點滅鼠成效差,主因是食環署鼠餌無吸引力及毒鼠餌放置不當。內地鼠王李鏡就解釋,生番薯對老鼠其實全無吸引力,把毒餌放進膠袋再吊在近牆水管同樣是錯誤,只會令老鼠卻步,膠袋亦屬多餘。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副主席陳偉強亦指,生番薯作餌嚴重缺乏吸引力,食環署其實可於番薯或藥餌中混和花生醬、花生碎甚至味精粉以增香味。

食環署回應指為加強滅鼠會引入新科技,包括引入夜視閉路電視鏡頭在鼠患黑點監察老鼠出沒情況,以助制訂滅鼠行動,署方又正於荃灣區街市測試一款氣壓滅鼠器。消息稱,這儀器用二氣化碳推動「殺傷栓」,以殺死偷吃鼠餌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