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語】
Philippe Joly(43歲)是俄籍法國人,蓄着有點亂又帶點斑白的鬍子。有點像曉治積曼(Hugh Jackman)飾演的狼人,被起名狼森(Wolf Forest)。連看菜單想事情時,眉心都會皺出「11」字樣。惡形惡相,讓他次次都在電影或電視劇演壞人,更死在英雄手上。雖然他不及羅樂林「24小時死五次」死得密,又不及辛賓(Sean Bean,60歲,死25次,佔演出量的32%)死得多,但以他演過30部作品計(《賭城風雲》(2014)、《偷天特務》(2016)、《反黑》(2017)等),以八成死亡率大比數勝出。「去年我斷過頸、被刺穿、被炸死過,又被爆頭射殺及被外星怪獸吞食,被外星怪獸吞食最過癮,我要對着空氣被吞,好有趣。」
初次見面,在露天茶座只得我倆。他拿出手提電話,皺着眉推給我看。那是他跟朋友拍的「遇劫」短片,無辜的他被搶銀包打了一拳倒地,「第一次被欺負!好過癮啊!」開心得佢。
八年前,狼森來港公幹。住銅鑼灣,覺得香港「冇乜特別」。後來去愉景灣、長洲,寧靜的環境令他愛上香港。他原本在法國修讀商業與貿易學,在大公司任進出口顧問,後到德國跨國媒體公司Bertelsmann任管理層。2005年辭職成立自己的初創公司Prepay,讓沒有銀行戶口或信用卡的人也可網購。自學寫程式,先後創立SIMchronise、clickSUMO、Yeloworld等公司,常出現在財經雜誌的創業家訪問中,現時他的職業是管理為大公司而設的SMS平台clickSUMO。
「梅窩壞蛋」 幫街坊翻新桌椅
每朝起床,第一件事是跟在美國的女兒進行視像通話,然後檢查所有fb、IG、Twitter等通訊平台。沒事就在梅窩踩單車,在海邊喝咖啡,搵水牛自拍。去年見相熟餐廳要換桌椅,他覺得好浪費,跟朋友自告奮勇免費重修,將所有桌椅上漆翻新,忙了兩星期。大嶼山有本雜誌《Life on Lantau》有期找他做封面「Mui Wo Bad Guy」,刀疤樣派遍整個大嶼山。
要死唔緊要,問題是如何死得服眾,又能保護自己。不是每次死,地上都有墊子,有時要一口氣撻在水泥地上,「若是爆頭,頭要往後仰,倒地前要極速低頭免得撞到後腦。」手臂也要適度伸直放鬆,免撞到手。香港的拍攝工時很變態,他試過連續拍打鬥場面36小時,撻到手臂、手肘、腰、背都是瘀痕。免撞到不只為痛,而是瘀痕每天擴散開去,每次都要工作人員補妝遮掩免穿崩,人都癲。他喜歡演戲,但在亞洲,除了天王巨星,對演員的保障跟歐美相比實差太遠,「我收入雖然不穩定,但尚可接受,比賣命的特技人好多了。」他慶幸自己有份正職,可以支持興趣。
出書分享死法 「意外可避免」
最近,他在寫一本書《The Art of Dying for a Living》,記錄電影界各種有趣、特別的死法。《Game of Thrones》裏有好多角色死去,都五花八門。
「我的工作就係為生存而死,是個好題材。」但他最想宣揚的,是一些電影工作,或演員的安全意識,「有一次劇本寫我要吊威吔,被打飛然後撞上牆而死。當我撞牆的時候應該有人拿墊子墊着我,但開拍時那人正在投入看打鬥場面,竟忘了拿墊子保護我,我就直接撞埋牆!」他語帶無奈同憤恨續說:「還好事前我檢查牆上有沒有釘子,有時或會有的。」片場內常生意外,但那些所謂意外,其實都可避免,「每次你見有槍在枱面,不出五分鐘,一定有人執起槍,擺甫士自拍。槍裏有子彈嗎?拉扳位安全嗎?裏面的是假彈或BB彈,射不死人,但不小心射到眼也有可能。」香港演藝界工時長,工作人員精神不足或安全意識不足,都容易發生意外,「講到底都是人為的,各人做好檢查好工作的部份,避免意外發生,非常重要呢。」
記者:陳慧敏
攝影:黃智琳、陳港怡